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10月10日晚,紫禁城太庙,一反往常的静谧寂寥,整座宫殿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上海交响乐团排出超过百人编制的乐队严阵以待,随着指挥余隆在气势恢宏地铿锵一挥,一曲喜庆祥和的《良宵》率先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祝福。

太庙曾是紫禁城内皇家祭祖之地,首次在此处举行古典音乐会是1998年,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在这里指挥了张艺谋导演的实景歌剧《图兰朵》。20年后的今天,指挥家余隆再次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在这里上演了一场“中国与世界”“古典与当代”的亲密对话。

为弥补古典音乐爱好者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艺术人文频道将于本周日晚六点和十一点先后两次播出此次音乐会的盛况。这也是本台音乐会的“国内电视首播”。

曲目:中西合璧

太庙音乐会将由一首特别编配的中国作曲家刘天华的代表作《良宵》开始,小提琴家玛丽·塞缪尔森随后将领奏一首当代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十一月》。接下来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担任独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俄罗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Daniil Trifonov),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独奏艺术家,还是一名作曲家。他的演奏风格结合精湛的技术与罕见的敏感度和深度,表现让人敬畏。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评价他:“拥有一切,温柔和恶魔元素兼并。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特里福诺夫最近赢得了第一个格莱美奖,凭借《李斯特超级练习曲》赢得了2018年格莱美最佳乐器个人专辑。

玛丽·塞缪尔森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备受好评的挪威小提琴家玛丽·塞缪尔森,具有极富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演奏方法。在国际音乐会舞台上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她的音乐会结合了令人惊叹的音乐技巧和精湛技艺2015年春季,他们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双人舞》,Mercury / Decca(环球唱片),这张专辑获得了挪威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打破了挪威20年的古典乐销量纪录。

音乐会下半场,由艺术家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带来《布兰诗歌》。担任女高音的是前不久亮相世界杯开幕式的阿伊达·嘉莉芙琳娜,男高音和男中音分别是托比·斯宾塞、男中音路德维克·泰兹。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阿伊达·嘉莉芙琳娜

托比·斯宾塞

路德维克·泰兹

余隆:指挥乐坛王者

指挥家余隆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现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联合总监、以及香港管弦乐团首席客席指挥。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音乐会指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今年6月,余隆携手上海交响乐团与DG签约,这项新合作建立在余隆作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卓越工作上,将有助于提升乐团在传统之上不断进取进一步传递乐团“音乐沟通世界”的理念。

未来:传递中国声音

近二十年来,中国古典音乐的环境飞速发展,博得了世界瞩目,上海交响乐团正是其中最有力的耕耘者、开拓者。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古典音乐源于欧洲,上海是古典音乐在中国的肇始之地,见证着中国交响乐的百年发展历程。这座城市用音乐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上海交响乐团身为城市音乐使者,理当勇立潮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用世界通识的语言,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表示。

在太庙听一场国际顶级交响音乐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艺术人文频道周末为您呈现

据悉,2019年-2021年,上海交响乐团将和DG全球发行三张唱片,每张唱片都包含一首中国原创曲目。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140周年,首张专辑发行,专辑将收录陈其钢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以及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和陈其钢的《五行》,充分凸显中西方音乐对话的主题。专辑目前已经录制完成,定于明年6月全球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