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为投了贾母的缘,不仅在大观园结结实实地玩了一天,临走从贾母开始到丫鬟,也各有礼物相送,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在刘姥姥带回家的东西中,大部分是实物,内容五花八门。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吃的有:御田粳米、小饽饽、各色干湿果子

穿的有:两匹绸子、茧绸、绒线,裙子、袄儿

此外还有各种药丸、荷包、银锞子、以及妙玉嫌脏不要了的一套成窑茶杯。

除了实物的馈赠之外,还有两人送了真金白银:

一是凤姐,给了八两银子

二是王夫人,她送给刘姥姥的是“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银子)”。

第一次读到这一段,对于“八两”和“一百两”的数额差距很是不解。

王夫人为何如此“慷慨”?

真的是因为“怜老惜贫”的菩萨心肠吗?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对比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阖府中唯一和她“有交情”(20年前见过一面)的王夫人避而不见,只是让周瑞家的带话给王熙凤,让她“裁夺着就是了”,并且还要事先声明“原不是一家子”。

倒是这之前和刘姥姥素未谋面的王熙凤,虽然话不好听,倒也结结实实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也成了刘家“脱贫”的第一桶金。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家中已经不那么窘迫,从她带给贾府的土产可以看出。

这一回来,刘姥姥可能也希望有所收获。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感情投资,希望将两家的关系延续下去,为未来铺路。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在大观园的时候,贾母、凤姐,包括鸳鸯都表现得十分热络。

凤姐还让刘姥姥给自己女儿起名,可见她对刘姥姥还是真心的。

这八两银子也就不显得突兀。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而王夫人却是众人笑、她也笑,众人劝,她也劝。

一个多余的表情也没有。

临走,却是一甩手就是100两。

此前刘姥姥算“螃蟹账”的时候,我们大致可以得知,一个庄稼户一年的开销约为20两。

也就是说,王夫人的这笔馈赠,够王狗儿一家过5年。

这一次为何如此慷慨?平儿转述的王夫人后面的这段叮嘱大有深意:

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以平儿的灵巧聪慧,当然能够抓住主子们话中的重点。注意这关键的六个字“再别求亲靠友”。

刘姥姥求过谁?靠过谁?——只有贾府!

说话间的意思很明白——拿了这些钱,以后别再来了。

刘姥姥第一次来,临别时王熙凤说“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亲戚们的意思”。虽然是场面话,但也没有明显拒之门外的意思。

这一次鸳鸯送别刘姥姥的时候,说年下让她再带些是鲜瓜果来,更是很真诚的邀请。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刘姥姥明明很讨贾府上下的喜欢,王夫人却为何待之如此冷淡?

关键恐怕在于,这门“穷亲戚”让王夫人感觉丢脸了。

说到底,刘姥姥和贾家没有关系,王狗儿当年是和王家连的亲,是“王家的”亲戚。十八九岁的王熙凤之前和狗儿一家没有任何联系,不会有太多感觉。

但王夫人则不同,她和刘姥姥、刘姥姥的女儿都有过接触,可能还发生过不为外人道的故事。

大观园里众人拿刘姥姥各种取笑,王夫人肯定不会感觉愉快,敏感多疑的她可能还会觉得众人取笑的是他们“王家”。

另眼看红楼|一百两银子的“封口费”

当然,四大家族的“王家”为何会和这样的人家有亲?

狗儿一家为何会败落至此?

如此败落之后,为什么刘姥姥还有信心去找王夫人借钱?

朱门绣户可能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

第一次来,王夫人成功地将刘姥姥拦截在贾府众人的视线之外。

但第二次却十分不巧地让贾母知道了有这样一号人物。

所以,王夫人不得不忍痛,这100两,大概也算“封口费”吧?

刘姥姥也是人精,对王夫人的“关照”心领神会。

虽然满口对贾府上下的千恩万谢。

但直到贾府败落,她始终没有再上门来过。

文|闻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