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為何古代女孩,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文|小魚兒

在現代,為了適應國內當前的社會發展,我國實行各種生育政策,同時也規定了我國男女的最低結婚年齡。而在古代,也由於一些原因,當時的女子才年僅13歲、14歲就已經出嫁了。接下來,我們馬上將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以下的這些原因你可別不相信。

為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早在商周時期史籍中就有記載,那時候的男子在20歲的時候就應該要正式結婚生子有家庭了。用現代人的眼光看,男子20歲結婚組建家庭也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商周史籍中還記載了當時女子訂婚的年齡是15歲,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年幼的年齡,但這卻已經是我國史籍之中比較大的年齡規定了。

我國的古代時期,各國之間一直都處於戰爭的狀態,所以當時的時代其實是非常需要龐大的人口數額的。毫無疑問,再婚早育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所以,戰爭便是影響人們婚齡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時的齊國地區更是將國內女子的出嫁年齡定在了14歲,而北周更是要求國內的女子在12歲的時候就必須要出嫁。

為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但12歲的年紀確實就是比較不合理的了,尚且不說這麼大的女子究竟有沒有生育的能力,她們的身心發展狀況顯然也是不適合結婚的。這樣的早婚早育,不僅是對他們身體健康的傷害,也是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傷害。

而在我國的漢朝時期,還曾經頒佈過一些比較缺失人性法令,法令中規定:國內的女子都必須要在15歲之前出嫁,否則這個女子所載的家庭就必須要向國家繳納5倍的稅款。而在古代,很明顯平民都是以農耕為生,如果真要是多繳5倍的稅款,又有幾人能承受得起呢?

為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這無疑是在變相的多徵一些稅款。而當時為了應對這個法令,當時漢朝幾乎所有的女孩,都在15歲之前就已經嫁人,並且不久之後就已經成為母親,承擔著整個家庭的負擔。可見,法令的規定也是又一重要的影響。畢竟法令對於全國上下的國民都是有約束力的,在加上這樣的法令還附加了懲罰措施,自然會對每一個家庭都產生影響。

至少是,平民害怕自己的女兒在15歲之前找不到可以嫁人的對象,自己將要承擔5倍賦稅;而貴族家庭其實也擔心自己的女兒挑不到好的丈夫,婚後生活不美滿之類的。總之,法令一出,可謂人人自危。或許古代人並不是不清楚早婚早育的壞處,但是當時的國家還是依靠農業來支撐整個家庭的生活,而農耕的發展還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為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所以,古代人的結婚年齡其實也體現了他們對勞動力的需求。當時的古代人認為,只有女子早些出嫁便能更多的生兒育女,為家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

為何古時候姑娘,還未發育成熟就要出嫁?

以上便是古代女子13歲、14歲就結婚的幾個原因,相信看完這些,你已經完全理解了古代女子早婚早育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