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我从小在二七路长大,读小学上初中都在二七,在那里住了好多年,所以每次有朋友跟我聊到二七,我总觉得那里有说不完的故事。

二七以前好吃的地方不多,不像现在,二七路,二七横路,黑泥湖路,三条街上的餐馆大排档一家挨着一家,每次路过,总会让人眼花缭乱,记得在那个年代,我们吃来吃去的也就那么几家,宵夜一般我们都会去眼镜那里吃顿烧烤,而过早则更多的会选择去孙记,说起孙记,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有三十多年了吧,我记得从上小学开始,他家就开始摆了个摊子卖牛肉粉,到后来有了店,再到后来店开得越来越大,所以好多在二七路长大的人,都说孙记是他们童年的记忆。

不好意思,扯远了,今天不讲孙记,今天讲的是孙记隔壁的一家店,一家汤包店,隔壁挨隔壁。

记得最早在孙记吃牛肉粉,我都会配上一根油条,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搭配的油条换成了汤包,这一说又有好多年了,究其原因,只因为那时觉得隔壁摊子上的汤包比油条要好吃。至于那个汤包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孙记隔壁的,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后来一吃就吃了好多年。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做汤包的是一对夫妻,老板姓阮,除了汤包,店里还卖蒸饺,小笼包,烧麦。那时只是觉得他家的汤包味道还行,虽说比不上武汉很多的老字号,但在二七这一片来说,也算是有点小名气了。

那时总觉得做汤包的这对夫妻挺辛苦,孙记只做早上和中午,下午两点左右就不营业了,而他们的小店,则会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六七点,好多年了,从来都没见他们请过人,感觉挺不容易的,所以慢慢的,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每次一来,就是一碗孙记的牛肉粉,再搭配上他家的一笼小汤包。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后来我搬家离开了二七路,这里也就很少来了,不过偶尔路过,不管是嘴馋也好,真的饿了也罢,我还是会跑到店里,吃上一碗牛肉粉,再配上一笼小汤包,这仿佛成了我每次来二七的一种习惯。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之前这家小店一直都没有招牌,所以每次有朋友问起,我也只能说,二七的孙记值得一去,孙记隔壁的小汤包也可以去尝一尝,至于汤包店的名字,我也不知道。这两年小汤包换了招牌,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店名,阮记鲜肉小笼包。问起为什么是小笼包而不是小汤包,阮老板跟我说,这些年你也很少来了,现在好多人过早都跟你住二七的那个时候不一样了,点汤包的,一般都是像你这样的老顾客,而现在在这里吃小笼包的人,比吃汤包的要多,所以为了迎合这些人,我就把店名叫鲜肉小笼包。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照他这么一说,我再仔细想想,好像这么多年下来,我还真没在他家吃过除汤包以外的其它,也许一进门就点一笼汤包,已经成了我来这里的一种习惯。

老板接着说,这么多年了,我们的年纪也慢慢大了,以前不请人,就我们夫妻俩自己干,现在身体不如从前,所以现在我们也开始请人了。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以前从来没问过他们这家店开了多少年,只知道开了好久,那天突然就问了一句,你们这家店开多久了?阮老板掐着指头算了算,二十年了,包包子包了二十年了。他的这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了以前好多次在他家吃汤包的场景。

阮老板说,你吃了这么多年的汤包,要不要吃一次我家的小笼包?我说,还是算了吧,你说只有老顾客才会点你家的汤包,我还是吃汤包吧,都习惯了。

上笼,蒸熟。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一笼小汤包端上了桌,不过我到真觉得,我吃的也许不止是一笼汤包,更多的倒是我对这家小店,对二七路上吃过的那些好吃的美食,对自己在二七路生活了好年的一种回忆!

一对夫妻,二十年的小笼包,青春的情怀!

阮记鲜肉小笼包

地址:江岸区二七路,与二七横路的交叉口,孙记牛肉粉隔壁


让我带你去寻找不一样的城市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