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我從小在二七路長大,讀小學上初中都在二七,在那裡住了好多年,所以每次有朋友跟我聊到二七,我總覺得那裡有說不完的故事。

二七以前好吃的地方不多,不像現在,二七路,二七橫路,黑泥湖路,三條街上的餐館大排檔一家挨著一家,每次路過,總會讓人眼花繚亂,記得在那個年代,我們吃來吃去的也就那麼幾家,宵夜一般我們都會去眼鏡那裡吃頓燒烤,而過早則更多的會選擇去孫記,說起孫記,在我的記憶中,應該有三十多年了吧,我記得從上小學開始,他家就開始擺了個攤子賣牛肉粉,到後來有了店,再到後來店開得越來越大,所以好多在二七路長大的人,都說孫記是他們童年的記憶。

不好意思,扯遠了,今天不講孫記,今天講的是孫記隔壁的一家店,一家湯包店,隔壁挨隔壁。

記得最早在孫記吃牛肉粉,我都會配上一根油條,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搭配的油條換成了湯包,這一說又有好多年了,究其原因,只因為那時覺得隔壁攤子上的湯包比油條要好吃。至於那個湯包是什麼時候出現在孫記隔壁的,我也記不清了,反正後來一吃就吃了好多年。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做湯包的是一對夫妻,老闆姓阮,除了湯包,店裡還賣蒸餃,小籠包,燒麥。那時只是覺得他家的湯包味道還行,雖說比不上武漢很多的老字號,但在二七這一片來說,也算是有點小名氣了。

那時總覺得做湯包的這對夫妻挺辛苦,孫記只做早上和中午,下午兩點左右就不營業了,而他們的小店,則會從早上一直開到晚上六七點,好多年了,從來都沒見他們請過人,感覺挺不容易的,所以慢慢的,我就成了這裡的常客,每次一來,就是一碗孫記的牛肉粉,再搭配上他家的一籠小湯包。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後來我搬家離開了二七路,這裡也就很少來了,不過偶爾路過,不管是嘴饞也好,真的餓了也罷,我還是會跑到店裡,吃上一碗牛肉粉,再配上一籠小湯包,這彷彿成了我每次來二七的一種習慣。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之前這家小店一直都沒有招牌,所以每次有朋友問起,我也只能說,二七的孫記值得一去,孫記隔壁的小湯包也可以去嘗一嘗,至於湯包店的名字,我也不知道。這兩年小湯包換了招牌,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店名,阮記鮮肉小籠包。問起為什麼是小籠包而不是小湯包,阮老闆跟我說,這些年你也很少來了,現在好多人過早都跟你住二七的那個時候不一樣了,點湯包的,一般都是像你這樣的老顧客,而現在在這裡吃小籠包的人,比吃湯包的要多,所以為了迎合這些人,我就把店名叫鮮肉小籠包。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照他這麼一說,我再仔細想想,好像這麼多年下來,我還真沒在他家吃過除湯包以外的其它,也許一進門就點一籠湯包,已經成了我來這裡的一種習慣。

老闆接著說,這麼多年了,我們的年紀也慢慢大了,以前不請人,就我們夫妻倆自己幹,現在身體不如從前,所以現在我們也開始請人了。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以前從來沒問過他們這家店開了多少年,只知道開了好久,那天突然就問了一句,你們這家店開多久了?阮老闆掐著指頭算了算,二十年了,包包子包了二十年了。他的這句話,突然讓我想起了以前好多次在他家吃湯包的場景。

阮老闆說,你吃了這麼多年的湯包,要不要吃一次我家的小籠包?我說,還是算了吧,你說只有老顧客才會點你家的湯包,我還是吃湯包吧,都習慣了。

上籠,蒸熟。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一籠小湯包端上了桌,不過我到真覺得,我吃的也許不止是一籠湯包,更多的倒是我對這家小店,對二七路上吃過的那些好吃的美食,對自己在二七路生活了好年的一種回憶!

一對夫妻,二十年的小籠包,青春的情懷!

阮記鮮肉小籠包

地址:江岸區二七路,與二七橫路的交叉口,孫記牛肉粉隔壁


讓我帶你去尋找不一樣的城市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