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你学习生涯的第一篇高质量小论文?

说起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论文,对许多读过研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难忘的经历。

其实“科研小论文”是研究生同本科生拉开思维方式差距的第一步,它不仅能提高学术水平,还能增强知识运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科研小白来说,写好第一篇小论文和挖掘科研创新点是同样重要的事情。然而,在撰写第一篇科研论文的时候,常因经验不足造成反复修稿、甚至退稿,如:

纠结于摘要和结论的重复性;

反复修改引言、文章逻辑和结构混乱;

明明很好的创新点,却让审稿人不知所云……

为解决这些问题,小编将一篇完整的小论文骨架拆解成以下8个部分,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打好研究生科研生涯的“第一枪”。

(前方高能,干货来袭~)

一、摘要如何写好摘要?

首先要知道摘要的结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摘要的第一句话,建议叙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即说明为什么做这个研究,一般有几类:

解决了……问题;

揭示了……规律或机理;

提出了……算法/模型/方法;

分析了……意义等;

然后,简单地阐述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说出论文的具体结论/最重要结果(可以不是所有结果),并说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算法有效性等。

科研小白容易犯的错误:在摘要中加入了“个人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评价”!

如:本文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应用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等。这是要不得的。

二、关键词

如果觉的不好找关键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采用频次法:

即挑选摘要、引言和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而非常重要的实词,一般4~6个,不是越多越好。

容易犯的错误:“自创”“简写”词汇!关键词一般是不能用缩写的,也不能选引言/摘要/论文中没有出现的词。

三、引言

应重点阐述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对象的必要性。

引言说明现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存在的不足,从而引出本文的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敲黑板,难点在于对已有研究的有效评价/概况及叙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此,可以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引言对现有研究的概述要全面,不能遗漏重要的文献,有时候一篇参考文献就可能使你的论文被录用。这就需要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概况高度关联的文献。此外,一般需同时引用/概括国内外文相关研究,尤其国外研究情况,这也是高水平论文的一个隐形要求。

从布局来说,一般对已有文献的概述,国内最少3篇,国外最少1-2篇。引言部分很重视文章的逻辑思路,不能简单罗列文献,应该仔细甄别每篇文献的作用,合理确定引用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引用位置最好不要同时引用太多文献,如[1-10],一次引用了10篇,这样会给审稿专家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人怀疑作者是否真的阅读了相关文献,一般一个位置最好不要超过5篇。

另外提示,科研文章措辞要谦虚谨慎,可以说文献[XX]没有做哪方面工作/没有考虑XX因素等等,不能说[XX]文献的研究存在错误,这样会比较麻烦,这是因为你评论/概述的文献作者,可能就是你的审稿专家,如果给出不恰当的评论,试想结果会怎样……

容易犯的错误:

(1)引言中出现图表和公式(引言是分析调查,不是展示理论算法);

(2)篇幅失控。篇幅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700-1200字左右;

(3)遗漏重要的文献(表明现状分析不全面);

(4)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位置不合理;

(5)措辞不严谨,直接说前人研究工作存在错误或太过犀利的主观叙述。

四、理论:研究方法/算法/模型

说完了摘要、引言等,接下来到了我们论文的核心干货部分:理论内容。一般应概况论文所用研究方法涉及的理论内容,如算法/数学模型/场景模型/技巧等。

如果是原创内容(你的创新点),如对新算法的概述,或对改进算法的概述或提出的新模型概述等,那么到你发挥的时候了,切记要严谨,思路清晰;

如果不是本人首次提出的,也可以精短的概况引用叙述,切忌长篇原文赘述,大篇幅地叙述别人原创的内容意义不大。

容易犯的错误:公式编号(公式应使用编辑器)、字母名称等应统一一致,应杜绝前后文不对应的低级错误。

五、算例:数据/实验描述/结果分析

这里是体现你工作量的地方。我们逐个分析:

(1)算例数据/实验描述应清晰有效

具有可再重复性:感兴趣的读者,如果想重复做的时候,应该能得出和论文一样的结果;当数据或实验条件变化时,结果应发生变化。

(2)结果分析应全面有效,逻辑严谨

不少人感觉论文有好的结果,但却遭到无情的拒稿,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论文结构和结果分析缺乏逻辑性,文章太混乱,审稿专家难以看明白论文到底想说啥。

例如,在前文叙述中说做了XX仿真/分析,但在结果中完全没有找到;或在结果中出现了前文研究方法中没有提到的部分结果,让人找不到依据,缺乏信服力。

不要“小结果-小分析,小结果-小分析”的分散式,应该统筹论文结构,对结果分析进行全面的概述;更不要将两种相关性不大的结果生硬拼凑在一起,应搞明白各个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层次或小节进行讨论分析。

注意事项:

A)前后文叙述应严格一致

B)重视论文逻辑性,拟定先后写作计划

(3)图表应符合文章要求,且追求精致美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图表制作能反映一个作者的素养和水平,审稿专家和读者一样,都喜欢看精致美观的图表,好的图表可以给审稿专家留下很高的印象分,并吸引专家以欣赏的态度审稿。相反,较差的图表,也会大大降低论文的水平和层次。

所以在满足论文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应尽量追求精致和美观。

常用的做法是将软件的仿真图形调整到合适大小后,再复制到word内;不要将照片格式的仿真图放在word中,即不清晰、也不方便,因为后期论文被录用后,编辑还会找通讯作者要可编辑的图片(EPS,或AI,或visio图)。

注意事项:

A)严格按照期刊要求,设置图表样式及字体颜色、字号、表头、中英文对照等。

B)图片格式应设置为“嵌入式”,防止修改正文后,图片跑偏。

C)图片大小和比例值应一致。最好将相关图片设置成相同尺寸(高度和宽度),有利于读者观察对比,且有利于文章排版。

六、结语/结论

在结论部分,一般没必要重复论文的研究目的。应重点概述论文的创新点和有价值的结果/现象。

可以分条目“1、2、3”等,也可以不分条目,让人能从结论/结语部分了解到论文得到的研究结果/现象/观点。此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指出该技术/研究内容今后的具体发展方向及存在的不足!

如本文尚未考虑……/本文简化了……,今后要重点考虑那些因素……指明本研究尚有改进之处和改进的必要性。

结论/结语部分的结果可能和摘要中提到的重复,这很正常,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子描述,切忌不加修改直接复制。

七、参考文献

这部分我就不赘述了,我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