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前言:感激安踏協助我,解除我的很多疑惑,安踏公司的裡面細節,每一篇其實我都能夠寫一大篇,可是我又不想太嘮叨,或者太深入去說這些話題導致文章沒了閱讀趣味性。所以就每一部分我都只是點到即止,如果未來某個部分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我再針對性地深說。

前言2:標題是故意放得那麼“嚴肅”,我不想文章歸類去這一類,雖然 361 也是我寫的...《361已經不是你認識的361了》,《這還是我們認識的安踏嗎》,《國朝當道,李寧這些年都做了什麼》。

前言3:從中立角度,中立身份去寫品牌內部的東西,感覺太爽了!

-

屬於自己的文化塑造往往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的。中國的球鞋文化是什麼,到底我們有沒有這一個文化,有沒有屬於一些自己的東西,這一個問題問了出來,會讓很多人陷入沉思......

安踏也是。

大家都知道安踏是什麼樣子的公司,就可能有著一些被人譏笑的黑點,當這一個公司的體積越來越大的時候,安踏自己本身,也開始思考要用什麼形式來體現自己公司的形象。安踏想要在數年後,達成什麼目標,我對這一些很感興趣。就特別感謝安踏安排了這一個活動,就是安排安踏的設計總監和媒體的一個交流活動,我確實受益良多。不對,說到受益良多有一點不貼切,應該是,這一次交流活動,讓我證實了我的觀點。很多很多一直處在猜測的觀點,被驗證了。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在很多媒體的矚目點都放在湯普森的時候,我有幸的和安踏的設計總監 Robbie Fuller 聊了半個小時,就一步一步地來和我訴說他在安踏的體驗,確實裡面有很多是我想知道的東西,是我想驗證的東西。就像文章開頭說的,Robbie 也確實想要在安踏裡面創造一些自己的東西,創造屬於安踏自己本身的文化,安踏當時來說就像一張沒概念的白紙,一邊地把這些虛無的東西慢慢的實踐。

第一大步的進化,就是:“讓我們認真地,來製造一雙 Good shoes 。”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安踏在有了 Robbie 之後,推出了 KT3, KT3 在鞋子設計理念加入了很多湯普森的理念,彼此在之前也交換了不少意見,也在鞋子上面用上了很多細節,用上了很多籃球鞋實質需要的東西,最後把全部東西湊在一起,成就了 KT3。

"一雙可以讓安踏感到自豪的鞋子。"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KT3 確實很成功,連權威球鞋網站 Sneakernews 都說 KT3 可能是

“中國國土品牌最好的籃球鞋”,這一切的肯定,都慢慢影響著安踏,讓安踏本身更有自信,可以更從容地去搞一些新東西,安踏的設計也確實慢慢開始出現了改變,第二個改變就是差不多已經爛大街的老爹鞋,LA Runner。

我也寫過關於 LA Runner 的回答,我說它是國鞋的里程碑,當時還是有很多的質疑反饋,現在應該沒人敢反對了。現在老爹鞋火了,也已經成為了安踏的里程碑。安踏內部人員的產品前瞻性也被認可,也被證實是可以套入中國市場的,中國人的審美觀其實也開始和國際審美觀接軌。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對我來說,LA Runner 最自豪的,是設計質量的提升,在品牌標誌的處理細節中,得以把安踏的標準完美地融入在鞋子裡面,完美地和鞋子結合了一體,就算某個品牌要借鑑鞋子的細節,也會顧慮到可能會不小心把安踏的標誌借鑑過來。

第二大步的進化,就是:"開始對自己有信心。"

說到了標誌,安踏其實有很好的名字,很棒的標誌。設計質量上來了,標誌的設計開始和鞋款有了連接性,整體上的觀感越來越好看。現在的安踏也考慮著把自己的標誌慢慢縮小,越小的標誌就是越自信的體現,確實安踏現在對著自己的產品,越來越有自信。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無可否認現在每個人都開始知道了安踏這個品牌,就連 NASA 的致敬聯乘也“不小心地”登上了 Highsnobiety 的 Instagram,也意外地在國外得到了好評,也很多評論詢問這一雙鞋子。安踏懂得如何加強鞋子的設計細節,懂得把鞋子上層設計地很有獨特性,使得外國球鞋愛好者能夠寬容地接受這種方式的“借鑑”聯乘。既然國外潮流媒體都接納了,我們自家人就別深究這個話題,就顯得有點吹毛求疵了。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我以上說的,都是表面的東西,內涵呢?其實,安踏還是有的。我看到了安踏自己本身獨有的 Flashfoam。這是安踏自己研發出來的緩震技術,有著和阿迪的 Boost 類似的反饋。

“那麼不是跟阿迪的 boost 一樣嘛…”

這是我對著 Flashfoam 的第一直接觀感,然後我就再去仔細看多幾眼,我看到了安踏的 Flashfoam 帶著前一個安踏科技 A-loop 的底盤“蟲洞感”,我就再好奇的探索下去,到底 A-loop 的底盤蟲洞和 Flashfoam 的圈圈,有沒有關係。我後來得到了驗證,其實真的是有的。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首先我要先說說 A-loop,我認為安踏的 A-loop 的蟲洞並不是須有其表,其實這蟲洞是有技術支撐可以說的,只是沒很多人在意罷了,實驗能夠證明 A-loop 的底盤洞口越小,說明它的緩震和回彈性越低。相反之洞口越大,緩震越好。這也算是個安踏獨有的技術。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跳回來現在你看到的最新安踏產品,目前的 Flashfoam 就是安踏嘗試著把兩個技術試著結合,用底盤的圈圈紋路來造出不同的緩震度。從前到後,由小到大,全都是經過無數次的測試,而不再是貿貿然就推出市場的。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我寫著文章的目的只是想淺白地告知你,安踏其實也有自己的研發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也使得底盤開始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不難想象以後安踏鞋子不需要商標,也能知道這是安踏了,對於安踏技術,我就不再詳細說明下去了,安踏肯定會接著上面現有的這兩種技術,再慢慢衍生下去,我相信未來發展方向,會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出來。4D?透明底盤?拭目以待。

第三大步的進化,就是:"開始有著屬於自己獨特性的技術。"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最後我再說說我最興奮的一部分,就是潮流觸覺的提升。安踏開始有了大眾認為好看的鞋子,也有了自己研發的技術,這就說明了安踏的基礎層面的準備功夫已經鋪排完畢。現在最主要的事情,就只剩下如何在短時間內儘快地提升自己鞋款的整體觀感了…

“如何用上現有的鞋款,再加上現有的技術,讓鞋子出來會讓人驚豔?”

安踏其實早就看到了這一個問題,也找到了一個粗暴簡單又有成效的快速解決方案,那就是:找認識的潮流單位搞聯乘。如果你們有留意到最新的安踏和 KIKS 的聯乘鞋款,可能真的會被它嚇到,說它“驚豔亮相”其實也不為過。對於顏色的搭配,鞋子細節的處理,用料做工的用心,全都上升了不止是一個檔次。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現在的安踏鞋子,你還敢說不好看嗎?”

第四大步的進化,就是:"開始有著自己能掌控的,而且被認可的審美觀的鞋款。"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連國際球鞋媒體 Nicekicks 也報道了這些聯乘,可以想象到,安踏從這一波的成功經驗,以後肯定會慢慢去接觸更多更有趣的潮流單位,一起合作共同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對此,我確實很期待!

彩蛋:

當我們對於耐克的 React Element 87 的鞋子底盤興奮不已的時候,原來安踏很多年前就有了類似的科技,可是在推廣的時候,卻沒耐克包裝地那麼完善而讓人知道罷了,這真是可惜了,有圖為證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

阿Nel帶你浪:«安踏進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