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行程亮点:

双桥沟-位于小金县境内的四姑娘山风景区,是三条沟内风景最为集中,最为迷人的一条沟,由于入口处有两座桥,一座叫杨柳桥,一座叫红杉桥,由当年双桥沟土著藏民修建并由此得名!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双桥沟,层林尽染,雪山高耸,有一种来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错觉。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摄影:行者阿华,微信dengziyu12

双桥沟的彩林有没有九寨沟的感觉。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星罗棋布藏式碉房稠密集中,坐落在高山悬崖上,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晚住住在甲居藏寨客栈,感觉嘉绒藏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丹巴有“千碉之国”的美誉,而且中路藏寨便是碉楼最集中的村落之一,“中路”意为“人神向往的好地方”。它背倚日巴龙山和莫日山,面朝墨尔多神山,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著名的佛教寺庙冉龙寺和刹拉科寺,现存古碉81座。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甲居藏寨的名声在外,中路更显宁静一些,置身其中让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觉,中路不同于甲居的三层建筑,中路藏寨一般是四五层,而且碉楼林立,非常壮观。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川红叶谷—金川春天看梨花,秋天看红叶,这里自古以来,素有中国雪梨之乡、东女国之美誉,每年的深秋和初冬时节,距离县城4公里的红叶谷景区“红叶似火”沙尔乡神仙包炊烟弥漫,红叶争艳,田园秋景呈现在眼前。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站在金川县的神仙包上,金川河谷尽收眼底,由于这里种植了万亩梨树,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红叶,红透半边天,重点拍摄大渡河两岸绚烂的红叶奇观!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米亚罗,藏语译为“好玩的坝子”,位于四川理县境内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河谷地带,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29公里,幅员3688平方公里,据说是中国发现并开放的面积最大的红叶风景区之一!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米亚罗景区内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林海浩瀚,空气清新,四季风光宜人。其中以金秋红叶、藏羌少数民族风情、古尔沟温泉,雪山银峰出名!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毕棚沟—位于四川米亚罗核心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同时也是国内非常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毕棚沟内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涵盖冰川、雪峰、海子、原始森林、溪流、瀑布、高山草甸、红叶、花海、彩林等自然风光,以山雄、水异、林秀、情奇为特色。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在米亚罗不仅有迷人的秋色,还是特大的温泉—古尔沟温泉,产生缘于一条热矿泉,它高达62℃的水温和每天2000多吨的流量在穿越了无数的山涧后到达成阿公路旁边时依然热气绦绕。属淡矿化、热硅水型医疗保健热矿和偏硅酸型天然饮用优质矿泉水。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古尔沟温泉早在一千年前就誉为“神水”,享有“仙山瑶池、灵水神泉”的美誉。日流量在3000吨,含理、锶、氟、锌、硼、晒、锗等17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皮肤病、胆结石、胆囊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美容、护肤、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行程简介:

D1:成都集合

D2:成都—汶川—四姑娘—长坪沟—四姑娘山镇

D3:四姑娘山镇—小金—中路、甲居藏寨—丹巴

D4:丹巴—金川(红叶谷)—观音桥

D5:观音桥—马尔康—米亚罗—毕棚沟

D6:毕棚沟—成都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行程亮点: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

中国最大的红叶景区—米亚罗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毕棚沟

东方的阿尔卑斯—四姑娘山

最壮观红叶—金川红叶谷

千碉之国—丹巴

中国最美的乡村寨—甲居藏寨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详细行程:

第一天:成都集合

全国各地的队友将来到成都集合,统一入住藏地密码安排的酒店。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这个西部休闲之都,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推荐大家逛逛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人民公园喝茶、在春熙路逛街,晚上推荐特色火锅有:蜀九香、老码头、色稻坝子等。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第二天:成都—日隆镇—双桥沟

早起,从成都出发前往四姑娘山的所在地【日隆镇】。经都江堰,沿都汶高速抵达汶川,后经映秀、卧龙翻越巴郎山,中午时刻抵达今日目的地日隆镇,下午可前往游览双桥沟,双桥沟一条名叫赞拉的河流贯穿全沟。沟的两侧山崖峭壁,壮观雄伟。双桥沟入口处有两座桥,一座叫杨柳桥,一座叫红杉桥,由当年双桥沟土著藏民修建并由此得名。双桥沟内的原始森林,雪山冰川、纯净海子、绚烂彩林、清澈溪流,构成美丽的世外桃源,一定让你流年忘返。游玩双桥沟,晚上住四姑娘山镇。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第三天:四姑娘山镇—小金—中路藏寨—甲居藏寨—丹巴

早城从四姑娘山镇出发,经小金到达千碉之国丹巴,先来到著名的甲居藏寨,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

下午前往中路藏寨进行拍摄,中路藏寨是丹巴众多村寨中最宁静的一个寨子,它位于神山墨尔多脚下。寨子的的房屋依山势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一幢一幢外形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 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外国人都把这里比作东方的“小瑞士”,晚上返回丹巴县城,住县城商务宾馆。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第四天:丹巴—金川(红叶谷)—观音桥

早晨从丹巴县城出发,沿着大渡河来到雪梨之乡—金川县,由于这里种植了万亩梨树,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红叶,红透半边天,重点拍摄大渡河两岸绚烂的红叶奇观,下午到达观音桥,沿着玛尼墙到达【观音庙】,登上纳勒山(含神山之意)半坡,远观世界最大的转经筒,探访古老的观音庙,晚上住在观音桥商务酒店。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第五天:观音桥—马尔康—米亚罗—毕棚沟

早晨从观音桥出发,途中经过马尔康县,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谷一路向下,一路欣赏川西秋色美景,经过米亚罗风景区,抵达毕棚沟,晚上入住古尔沟酒店或毕棚沟口酒店 。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第六天:毕棚沟—成都

早晨前往毕棚沟景区,毕棚沟有小九寨之称,每年的10-11月,枫树、槭树、桦树、鹅掌松、落叶松等,在打霜后,树叶被染成绚烂的鲜红色和金黄色,俨然进入一个梦幻的彩色世界,进入景区,可以坐观光车穿越原始森林到达白龙瀑布、卓玛湖、三棵树、月亮湾等。将峡谷内的原始森林,野花红叶,巍峨雪山,林立奇峰,飞泉瀑布等奇景尽收眼底,这里浓绿的树,深红的叶,青青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构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午三点左右离开景区,沿着G318高速约3个半小时到达成都。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团友合影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注意事项:

1、此行程为摄影行程,有时候为了大家拍到好的照片要早起晚睡,千万不要错过如此美景;

2、行程中所达地方早晚拍摄日出日落时气温较低,请准备好棉衣、围巾;

3、行程中用餐有可能不准点,请大家自行携带少许干粮备用;

4、带好常用药品(感冒、肠胃、高血压药)

5、行程中住宿有的地方不设一次性洗漱用具,请大家自带洗漱用品

金秋的稻城亚丁人满为患,这里离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游客还少

更多川西旅游摄影攻略,请关注行者阿华微信:zdmm1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