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爲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行程亮點:

雙橋溝-位於小金縣境內的四姑娘山風景區,是三條溝內風景最為集中,最為迷人的一條溝,由於入口處有兩座橋,一座叫楊柳橋,一座叫紅杉橋,由當年雙橋溝土著藏民修建並由此得名!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雙橋溝,層林盡染,雪山高聳,有一種來到歐洲阿爾卑斯山的錯覺。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攝影:行者阿華,微信dengziyu12

雙橋溝的彩林有沒有九寨溝的感覺。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星羅棋佈藏式碉房稠密集中,坐落在高山懸崖上,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雲繚繞,與充滿靈氣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將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以一種藝術品的形態存在。晚住住在甲居藏寨客棧,感覺嘉絨藏族濃郁的民族風情。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丹巴有“千碉之國”的美譽,而且中路藏寨便是碉樓最集中的村落之一,“中路”意為“人神嚮往的好地方”。它背倚日巴龍山和莫日山,面朝墨爾多神山,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著名的佛教寺廟冉龍寺和剎拉科寺,現存古碉81座。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甲居藏寨的名聲在外,中路更顯寧靜一些,置身其中讓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覺,中路不同於甲居的三層建築,中路藏寨一般是四五層,而且碉樓林立,非常壯觀。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川紅葉谷—金川春天看梨花,秋天看紅葉,這裡自古以來,素有中國雪梨之鄉、東女國之美譽,每年的深秋和初冬時節,距離縣城4公里的紅葉谷景區“紅葉似火”沙爾鄉神仙包炊煙瀰漫,紅葉爭豔,田園秋景呈現在眼前。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站在金川縣的神仙包上,金川河谷盡收眼底,由於這裡種植了萬畝梨樹,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紅葉,紅透半邊天,重點拍攝大渡河兩岸絢爛的紅葉奇觀!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米亞羅,藏語譯為“好玩的壩子”,位於四川理縣境內岷江上游雜谷腦河河谷地帶,東西長127公里,南北寬29公里,幅員3688平方公里,據說是中國發現並開放的面積最大的紅葉風景區之一!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米亞羅景區內群山連綿,江河縱橫,林海浩瀚,空氣清新,四季風光宜人。其中以金秋紅葉、藏羌少數民族風情、古爾溝溫泉,雪山銀峰出名!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畢棚溝—位於四川米亞羅核心景區,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完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優良的生態環境著稱,同時也是國內非常知名的紅葉觀賞聖地。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畢棚溝內紅葉、杜鵑花種類繁多,森林原始、瀑布飛掛、冰川奇特,涵蓋冰川、雪峰、海子、原始森林、溪流、瀑布、高山草甸、紅葉、花海、彩林等自然風光,以山雄、水異、林秀、情奇為特色。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在米亞羅不僅有迷人的秋色,還是特大的溫泉—古爾溝溫泉,產生緣於一條熱礦泉,它高達62℃的水溫和每天2000多噸的流量在穿越了無數的山澗後到達成阿公路旁邊時依然熱氣絛繞。屬淡礦化、熱硅水型醫療保健熱礦和偏硅酸型天然飲用優質礦泉水。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古爾溝溫泉早在一千年前就譽為“神水”,享有“仙山瑤池、靈水神泉”的美譽。日流量在3000噸,含理、鍶、氟、鋅、硼、曬、鍺等17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對人體消化系統疾病、風溼病、皮膚病、膽結石、膽囊炎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具有美容、護膚、減肥、延年益壽等功能!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行程簡介:

D1:成都集合

D2:成都—汶川—四姑娘—長坪溝—四姑娘山鎮

D3:四姑娘山鎮—小金—中路、甲居藏寨—丹巴

D4:丹巴—金川(紅葉谷)—觀音橋

D5:觀音橋—馬爾康—米亞羅—畢棚溝

D6:畢棚溝—成都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行程亮點: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

中國最大的紅葉景區—米亞羅

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畢棚溝

東方的阿爾卑斯—四姑娘山

最壯觀紅葉—金川紅葉谷

千碉之國—丹巴

中國最美的鄉村寨—甲居藏寨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詳細行程:

第一天:成都集合

全國各地的隊友將來到成都集合,統一入住藏地密碼安排的酒店。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這個西部休閒之都,品嚐當地特色小吃。推薦大家逛逛錦裡、武侯祠、寬窄巷子、人民公園喝茶、在春熙路逛街,晚上推薦特色火鍋有:蜀九香、老碼頭、色稻壩子等。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第二天:成都—日隆鎮—雙橋溝

早起,從成都出發前往四姑娘山的所在地【日隆鎮】。經都江堰,沿都汶高速抵達汶川,後經映秀、臥龍翻越巴郎山,中午時刻抵達今日目的地日隆鎮,下午可前往遊覽雙橋溝,雙橋溝一條名叫贊拉的河流貫穿全溝。溝的兩側山崖峭壁,壯觀雄偉。雙橋溝入口處有兩座橋,一座叫楊柳橋,一座叫紅杉橋,由當年雙橋溝土著藏民修建並由此得名。雙橋溝內的原始森林,雪山冰川、純淨海子、絢爛彩林、清澈溪流,構成美麗的世外桃源,一定讓你流年忘返。遊玩雙橋溝,晚上住四姑娘山鎮。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第三天:四姑娘山鎮—小金—中路藏寨—甲居藏寨—丹巴

早城從四姑娘山鎮出發,經小金到達千碉之國丹巴,先來到著名的甲居藏寨,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以一種藝術品的形態存在。

下午前往中路藏寨進行拍攝,中路藏寨是丹巴眾多村寨中最寧靜的一個寨子,它位於神山墨爾多腳下。寨子的的房屋依山勢修建在向陽的坡樑上較為平坦的地方,一幢一幢外形美觀,風格統一的寨房依著起伏 的山勢迤儷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與周圍茂密的樹林,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構成一幅幅田園牧歌式的優美的鄉村畫卷。外國人都把這裡比作東方的“小瑞士”,晚上返回丹巴縣城,住縣城商務賓館。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第四天:丹巴—金川(紅葉谷)—觀音橋

早晨從丹巴縣城出發,沿著大渡河來到雪梨之鄉—金川縣,由於這裡種植了萬畝梨樹,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紅葉,紅透半邊天,重點拍攝大渡河兩岸絢爛的紅葉奇觀,下午到達觀音橋,沿著瑪尼牆到達【觀音廟】,登上納勒山(含神山之意)半坡,遠觀世界最大的轉經筒,探訪古老的觀音廟,晚上住在觀音橋商務酒店。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第五天:觀音橋—馬爾康—米亞羅—畢棚溝

早晨從觀音橋出發,途中經過馬爾康縣,沿岷江支流雜谷腦河谷一路向下,一路欣賞川西秋色美景,經過米亞羅風景區,抵達畢棚溝,晚上入住古爾溝酒店或畢棚溝口酒店 。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第六天:畢棚溝—成都

早晨前往畢棚溝景區,畢棚溝有小九寨之稱,每年的10-11月,楓樹、槭樹、樺樹、鵝掌松、落葉松等,在打霜後,樹葉被染成絢爛的鮮紅色和金黃色,儼然進入一個夢幻的彩色世界,進入景區,可以坐觀光車穿越原始森林到達白龍瀑布、卓瑪湖、三棵樹、月亮灣等。將峽谷內的原始森林,野花紅葉,巍峨雪山,林立奇峰,飛泉瀑布等奇景盡收眼底,這裡濃綠的樹,深紅的葉,青青的湖,湛藍的天,純白的雪,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下午三點左右離開景區,沿著G318高速約3個半小時到達成都。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團友合影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注意事項:

1、此行程為攝影行程,有時候為了大家拍到好的照片要早起晚睡,千萬不要錯過如此美景;

2、行程中所達地方早晚拍攝日出日落時氣溫較低,請準備好棉衣、圍巾;

3、行程中用餐有可能不準點,請大家自行攜帶少許乾糧備用;

4、帶好常用藥品(感冒、腸胃、高血壓藥)

5、行程中住宿有的地方不設一次性洗漱用具,請大家自帶洗漱用品

金秋的稻城亞丁人滿為患,這裡離成都更近,秋色更迷人,遊客還少

更多川西旅遊攝影攻略,請關注行者阿華微信:zdmm1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