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灕江:相遇便是畫中人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灕江即景

​一場灕江上的大雨,洗掉了桂林裹在身上的悶熱。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雨後灕江

澆雨的雲是從山那頭悠悠地飄過來的,在青蔥的樹木上投下陰影,吹來溼潤的清新。正要到達陽朔的遊船,見狀加快了速度,接二連三地靠了岸,但還是跟烏雲撞了個滿懷,我們撐著瘦弱的遮陽傘,被傾盆大雨淋了個遍。

一回頭,煙雨灕江,飄渺墨韻,意境全出。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灕江叫賣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江上水果攤

這是灕江的夏天。雨,就是灕江迎客的禮物。

大多數人來桂林,都會選擇沿灕江南下,途經興坪鎮,遇到2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原型,人們的興奮勁就會被調動起來,快門聲響個不停。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20元背面風景

到了陽朔,似乎就完成了所有的期待。這個被青山秀水映襯的小縣城,吸引了歷來的文人墨客和革命家,他們的足跡又反過來增點了小城的吸引力。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陽朔縣城


有山有水有田園,這既符合中國文人的詩意想象,又填補了現代人的心靈空白。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橋(油畫) 蔣鳴皋

西街的咖啡店裡,坐著一位外國人,正靜靜地打量著來往的路人,陽朔人李慧告訴我們,這位叫金文龍的澳大利亞人,在陽朔定居多年了,是一家小店的主人,喜歡練太極,和街上的人都很熟了,享受這種愜意的日子。

同樣悠哉的小鐘夫妻倆,二十出頭,在一個角落裡經營小旅館,自在隨性,上次黃金週遊客爆滿時,他們居然閉門歇業,一問,說是感冒了要休息。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小鐘夫妻

灕江可不僅僅是秀美的江水,它承載的文化長度和厚度同樣令人稱道。

在桂林市郊的甑皮巖遺址,蚊子肆意地叮咬著我們,負責人周海和韋軍說他們對此早就習慣了。

這是個新石器時代典型的洞穴遺址,也是桂林歷史文化的發祥地,從研究資料中我們得知,“桂林人”早在萬年前就學會了臨山擇水而居的生存智慧,他們當時的生活熱點區域與今天的城市範圍相差不多,可見桂林的宜居。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桂林伏波山還珠洞內的米芾自畫像


桂林山多,石刻也多。在獨秀峰上,各式各樣的石刻向我們無聲地講述著,這裡作為歷代貶謫之所,以及文人匯聚之地,山水與才思是如何交融的。

灕江如畫,當你和桂林灕江相遇,便成了畫中人。

在桂林灕江,做一回畫中人

橋洞

在桂劇演員張樹萍眼中,灕江水裡滿滿的都是文化,它的柔美和桂劇的委婉形神合一;畫家黃格勝則覺得,灕江的秀色,常看常新,值得他一直畫下去;而在我們看來,灕江是一本不斷變厚的美育書,啟迪人們更熱愛生活。

靈感茶歇

我寫一寫,你歇一歇

@小笑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