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降價超60%,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部分樓盤竟宣傳買房落戶

燕郊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


2017年6月,燕郊全面限購,住宅交易開始轉冷。

截至目前,二手房價格相比最高點普遍腰斬。不少樓盤從最高點3.5萬元/平米,跌至目前1.5萬/平,縮水超6成。不少小戶型二手房掛牌價為1萬元/平米,仍然無人問津。

記者在售樓處和中介走訪發現,不少樓盤與最高點相比跌幅巨大。

以燕郊當地大型樓盤天洋城為例,最高價曾達到3.5萬/平米,目前報價1.5萬/平米,跌幅超過60%。部分小戶型房源甚至跌至1萬/平米。


燕郊降價超60%,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部分樓盤竟宣傳買房落戶



“現在找單價1.5萬左右的房子非常容易。找高於2萬的反而很困難。”當地中介介紹。“燕郊與北京不同,北京的房子是‘小戶型單價高,總價低;大戶型單價低,總價高’。燕郊大戶型比較貴,以剛需換房為主。”

記者根據中介介紹,找到兩個所謂“燕郊高端項目”的成交記錄發現,大戶型成交均價在2.5萬/平米,比小戶型反而高出8000元/平米。


燕郊降價超60%,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部分樓盤竟宣傳買房落戶


燕郊降價超60%,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部分樓盤竟宣傳買房落戶



此外,記者觀察到,不少房源掛牌記錄超過10條。限購以來,一路下調心理預期,仍然賣不出去。

以目前銷售極為火爆的首爾甜城為例,某二手房掛牌房源顯示,2016年以來,業主共委託8次,無一成交,目前該業主選擇繼續下調總價10%。


燕郊降價超60%,1萬一平米無人問津,部分樓盤竟宣傳買房落戶



除房價外,目前,環京房市還有很多“怪相”。

記者走訪發現,位於“售樓一條街”第一家的某公寓售樓處火爆異常,與其他售樓處的凋敝蕭條形成鮮明對比。

該售樓處門口赫然印著“限價房出售,單價不超過1.4萬元/平米”。

記者走進後,銷售人員介紹,“買房可以落戶。我的客戶正在辦理。”

據銷售人員介紹,項目不限購,是公寓類住宅,70年產權,與住宅沒有區別。還可以落戶,房源很充足。

接著,銷售人員又向記者展示了落戶好處。記者問及,是否會簽訂落戶協議。銷售人員稱,沒有協議,但肯定有戶口。

此外,部分項目對外宣傳,沒有資質也可以買住宅。

開發商拿到預售證,購房者全款交付,同時開始補交社保納稅證明。等到補交完畢後,房子也建成了,就可以過戶。

這種模式風險點也很多”,銷售人員坦陳,“第一,如果開發商中間跑路,交付的全款可能就打水漂,因為業主本身也是違規操作。第二,政策可能隨時會變,等到資質夠了,新政策下可能也買不了,退款是沒有利息的。”

記者隨後採訪了香河某知名大型樓盤業主。她坦陳,所在小區已經從最高點的3.3萬元/平米,跌到1.5萬元/平米。開發商全款預售給沒有資質的購房者的現象很普遍。

專家:市場越來越趨於理性化,實屬正常

雖然各大地產商推出各種打折促銷的優惠措施,但多地樓市仍然一片“涼意”,一天只成交幾十套,甚至更少的房子,成為多個一二線城市樓市的普遍現象。

樓市為何“啞火”?“金九銀十”行情為何不再?隨著調控繼續深入,接下來樓市會如何發展?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 馮奎表示:

這一輪調控,從2016年9月30日開始持續了兩年的時間。這兩年調控基調其實沒有變化,尤其是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控制房價上漲。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各個地方又相繼採取了很密集的措施,所以現在看到的現象是意料之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意味著市場越來越趨於理性化。

央視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則認為:

經過差不多兩年的調控,效果已經出來了。整體來講,市場已經比較平穩。

所以,不是說現在有多冷,而是過去有點熱得過頭。我們不能拿以前不太正常的溫度,說現在不正常。其實,恰恰應該說現在才正常。

除此以外,馮奎還表示:應該分區域看待房地產市場

現在提到房地產市場,都說比較清淡,但全國並不是鐵板一塊。

一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一些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的周邊中小城市,大家對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應該說還是有信心的。

還有一些直接受惠於有利政策的地方,市場發展也非常平穩。

未來如何繼續深入?

馬光遠認為:房地產市場進入新週期,穩定預期很重要

房地產市場其實進入到一個新的週期,企業如果對這個市場未來的裂變有深刻認識,可能會活得更好。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可能不是簡單的看價格、看交易量,而要更多地看到這個市場在新的週期會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當下很重要一點是要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告訴大家在中國城鎮化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市場既不是有些人說的很慘的週期,也不是白銀週期。

馮奎表示:精準施策是房地產調控的大考

調控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未來的調控應該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比如因城施策,中國的城市如此眾多,如何制定出適合他們的策略?

再比如,不同的人群需求不同,有人確實要改善住房,有人卻是在炒房,如何精準施策,不至於一棍子打過去讓真正有需求的人也受到損失。

如何使得一個籠統的說法,變成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可以發力的政策工具,要下的功夫還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