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技術分享:後場小臂內旋擊球和外旋擊球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關於後場球之小臂內外旋我想來說兩句,是需要膽量和誠意的。

膽量是因為自己學球時間不長,平時也就僅看看錄影,有機會請教請教教練或者業餘高手。更多地是自己回家拿著拍子對著鏡子反覆琢磨。

誠意源於自己對羽球這項運動的喜歡,結交真實美好的朋友。分享也好,瞎說也罷,姑妄聽之!

羽毛球技術分享:後場小臂內旋擊球和外旋擊球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1、架拍以我的理解和觀察可分為兩種方式:遠和近。遠架式胸肩拉得比較開,大臂充分後伸,拍面橫軸延伸線多與球網平行。近架式相對隨意自然,大臂自然放於體側,拍面傾斜在太陽穴外附近。

2、遠架引拍,拍面多在身後大弧形位移,擊球時小臂未必一定內旋,用身體蹬轉帶動手臂正擊球託最為經濟有效和自然;近架引拍,拍面直接切於身後,抬肘,小臂在轉體時快速揮動,拍面刀切前上,擊球瞬間小臂內旋擊打,所謂閃腕。

羽毛球技術分享:後場小臂內旋擊球和外旋擊球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3、我用了閃腕而沒用抖腕。抖腕多用在點劈環境,有人亦稱之為甩腕。我不是玩文字遊戲。閃抖甩還是很有區別的,分開說的好。

4、遠架近架拍說法和這個思路引發的引拍擊球方式,純屬個人感悟,不甚科學。但看錄像發現多種情況下低(手)遠高近,女(選手)遠男近,主(動)遠被近。

羽毛球技術分享:後場小臂內旋擊球和外旋擊球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5、小臂內旋外旋問題便不很困惑。本不應很困惑球迷。此外,倘若引拍身後時,掌心向上,揮拍出球自然更是正擊球託,並不很強調內外旋手腕之說。

6、旋也好,不旋也好,自然是最好的。蹬轉迎球,正擊球託,而擊球點應該在身體最為舒展的前提下,遠端擊球於拍面甜區部位效率才是最大化的。

羽毛球技術分享:後場小臂內旋擊球和外旋擊球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其實所謂遠引拍和近引拍更多的是球友各人習慣所致。爆發力強的,一般近點。否則,可能動作要大一些,儘量完整引拍,好藉助身體的力量。

引拍前手腕一般要外旋,從生理上講,是為了方便拍子下到身後,增大引拍距離。而擊球瞬間小臂一般都是內旋,有旋轉力矩的原因,也有慣性使然。否則,拍面很難正擊到球託。

以上個人體悟,很不成熟,願與各位球友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