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債務暴增,川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美股暴跌,美國經濟或處於更嚴重危機的懸崖邊緣。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勳

自2009年3月以來,美國股市進入史上最長的牛市期,標普500指數上漲逾三倍。受減稅以及經濟擴張的刺激,截至9月末,美國股市今年漲幅就接近10%。

可週三週四兩天之內,形勢卻急轉直下,美股遭遇恐慌性拋售,成為2011年8月以來跌得最慘的兩天,可謂血洗美國股市!

永遠沒有隻漲不跌的資產,下跌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股市暴跌怪加息?】

週三,道瓊斯指數重挫831點,跌幅3.15%,創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準普爾指數跳水3.29%,納斯達克指數更是重挫4.08%。美股恐慌指數(VIX)大漲43.95%。

週四,美股再度回落,標普報收2728.37點,創7月份以來收盤新低。道指跌2.13%,兩天跌去將近1400點。納指收跌1.25%,較8月底跌去近10%,即將進入技術性回調區間。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在今年股市飆升中一直打頭陣的科技股跌得最慘。

週三,Twitter和Netflix股價暴跌超過8%,亞馬遜跌6.15%,Facebook和蘋果也下跌超過4%。光Netflix、亞馬遜、蘋果三家就在一天內蒸發掉1200億美元的市值!週四科技股繼續下跌,只是跌幅有所收窄。

按常理,在美股重挫的情況下,投資者會湧入債劵市場避險,然而美債債息週三延續升勢,債價則繼續下跌,出現罕見的“股債雙殺”,預示美股後市會有更多動盪。

受美股暴跌影響,隨後開盤的歐洲和亞太市場也是哀嚎遍野,一時間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

“就像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週三的股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稱,“一切都像極了1987年秋天股災‘黑色星期一’前的情景”。安聯投資公司的高級投資策略師表示,美股重挫意味著投資者最終意識到我們處於加息環境中,股價過高。

市場投資者極度恐慌,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坐不住了。

特朗普一直把美股表現良好宣傳為市場支持自己的一個重要證據,還寄希望於經濟與資本市場的繁榮景象齊頭並進,幫助他贏得中期選舉和2年後連任。

股市暴跌,市場擔憂情緒加劇給中期選舉帶來了意外變數,他立即把鍋甩給美聯儲,指責對方加息步伐太快。

“這次股市的修正是由美聯儲造成的,我認為美聯儲在犯錯誤,他們(的貨幣政策收得)太緊。美聯儲已經瘋了!”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白宮發言人和財長努欽則出面安撫市場情緒,稱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前景仍然相當強勁,“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修正並不奇怪”。

在市場人士看來,由於擔心美國長期利率上升和世界經濟減速,以及科技企業開始增長乏力,高科技股遭到拋售。而這輪美股牛市的延續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但已經超出了實體經濟的基本面。

在經濟過熱(GDP增速和就業率都處於階段性高點)、貿易戰推高國內通脹、本國產品競爭力下降、美聯儲堅定加息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美國經濟和美股不可避免會受到打擊。

而且美國經濟中還存在更致命的隱患,讓人無法忽視。

【沒銀子拿什麼搞基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實行了量化寬鬆(QE)為主導的貨幣政策,信貸擴張成為常態。美國更是一馬當先,幾輪QE下來,向市場釋放了近4萬億美元的流動性,大大推高了包括美股在內的各類美元資產價格。

信貸的全面擴張,也讓美國的公共債務快速攀升。奧巴馬執政八年,全國債務增長了9.3萬億美元。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裡,國債規模就增加了一萬多億。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顯然,美國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大頭還在後面。

例如,特朗普當初的一個競選口號,是要大搞基建,耗資至少1.5萬億美元。但美國聯邦財政早已捉衿見肘,只能提供2000億,巨大的資金缺口需要由社會資本填補。這讓特朗普的基建計劃一直停滯不前。

美國交通運輸部部長趙小蘭今年7月還提到,美國兩黨也對如何使用2000億聯邦資金來支撐1.5萬億基建存在分歧。

而這1.5萬億興許還不夠。

因為特朗普提出,公路、管道、寬帶等基建項目要更多采購“美國製造”的產品。他盤算,若是能把基建這1.5萬億都拿來買美國貨,可在很大程度上安撫美國工人情緒,穩住選票。

可“美國製造”本就比“非美製造”成本高,美國大幅提高進口關稅後,通脹不可避免會上升,買美國貨要花更多的錢,1.5萬億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

因此,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明確反對白宮明令要求採購特定商品,圍繞這個問題的爭論至今也沒有消停。屆時,恐怕只能發更多的債,拆東牆補西牆……

而不斷上升的赤字和債務水平,極可能進一步惡化美國的財政困境。

特朗普推行的減稅政策,雖提振了企業信心,卻也讓美國的財政收入在未來10年縮水1.5萬億美元。

高盛預測,到2021年,美國聯邦赤字將從現在的8250億美元(或佔GDP的4.1%),升至1.25萬億美元(或佔GDP的5.5%)。到2028年,赤字規模將進一步升至2.05萬億美元(或佔GDP的7%)。

截至今年3月底,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接近20萬億美元,趕上了GDP規模。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而根據CBO的預測,到2030年,聯邦債務還將再增加13萬億美元,到2040年負債將會達到GDP規模的150%。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根據高盛的說法,如果美聯儲的混合利率水平達到3.5%,而美國的負債與GDP的比值約為1的話,美國的前景比1940年代和1990年代時還要糟糕。

而20年後、10年後甚至5年後,美國經濟將是怎樣的光景,實在難以想象。

此外,未來十年,光債務利息支出就高達1萬億美元。為此,美國已經開始減少醫療補助、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項目的赤字支出,而這無疑會增加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製造業不是說迴歸就能迴歸的】

早在幾十年前,美國就已經走上資本輸出、利潤迴流、重消費輕生產、依靠消費拉動經濟的道路,不再是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老百姓的日常所用大部分需要進口。

它現在的製造業主要集中於汽車、飛機、高端半導體、高端化工產品等領域,而且對外國零配件和基礎原材料有嚴重依賴。

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時,美國就提出了重振製造業的口號,但製造業始終沒有迴流美國的明顯跡象。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反覆強調要吸引製造業迴歸,復興本土製造業。上任後,“關閉美國邊境,提高產品關稅,把工作帶回美國”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在種種威逼利誘下,通用、福特等一些美國本土企業表示要縮小自己的全球擴張計劃,將製造重心轉移回美國。豐田、大眾、富士康等非本土企業,也提出要在美國設立更多工廠,僱傭更多美國工人。

但在很多市場人士看來,特朗普的這項政策實施起來難度很大,能否成功實在不好說。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很早就帶領企業進入了美國市場,長期近距離觀察美國。他就表示:

“美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去工業化,到今天已經四十年了,(美國的製造業)什麼都沒有了,工廠的老闆沒有了,工人沒有了,管理幹部沒有了。我在那邊投了23年的工廠,我還不知道?我們現在缺幾百號人僱不上。”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曹德旺指出,在製造業領域美國目前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員、工人以及基礎設施,很難在短時間內建起完善的製造業體系。他表示,美國如果想要恢復製造業,就要把所有的政策、法律、法規甚至思想,動員到去工業化以前的水平。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蘋果公司對特朗普的政策也反應平淡。

iPhone手機的原材料及零件供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整體供應鏈都在亞洲。在蘋果2018年全球200大供應商裡,有85家來自中國,是數量最多的。而且這些供應鏈還有自己的客戶與供應商鏈條,他們也不只蘋果一家客戶。要讓這些供應商都搬到美國,幾乎不可能。

股市暴跌,債務暴增,特朗普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更打臉的是素有“美國象徵”美譽的哈雷摩托。

在特朗普宣佈要以關稅落實“美國優先”之際,該公司率先宣佈將部分生產線搬到海外,以避美歐貿易戰火。

遷廠原因有二:其一,特朗普對進口鋼材加徵關稅,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其二,歐盟精準報復,對美國哈雷摩托車的關稅由6%猛增至31%,令其銷售和盈利暴跌。

這些例子反映出,世界經濟在過去多年的全球化下,大多數產品的供應鏈已分佈全球各地,市場更是遍佈全球,美企通過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及進軍全球市場,是最大得益者。

而“製造業迴歸”則可能意味著失去這些方面的優勢,出現製造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下降的局面。

更何況,能否提供足夠的熟練產業工人和完整的產業配套,仍是個很大的疑問。

進一步說,即便有企業迴歸,在工業機器人越來越普及、物聯網成為趨勢的情況下,它們所能創造的就業崗位,可能也沒有預想的那麼多,甚至出現更多勞動力被擠出生產線的情況。

總之,特朗普揮舞貿易制裁大棒、給國內企業減稅等舉措,會促進一部分企業迴流美國,但促進製造業全面迴流是不太可能的。

【美股下跌或許只是開始】

對於特朗普指責美聯儲“發瘋”,IMF主席拉加德以及美聯儲前主席耶倫挺身而出,回懟稱美聯儲沒瘋,美國經濟正在過熱,加息“十分明智”。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更明確表示,美國現行貨幣政策“依然寬鬆”,加息不會停止。

這表明美國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收緊,近十年的經濟擴張週期已經走到頂點。

更有美國投資界人士稱,美國經濟現在就像泰坦尼克號——在美聯儲的駕駛下全速撞向冰山,經濟衰退可能在明年年中發生,財政政策會在2020年變成拖累。

與此同時,特朗普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給全球投資者的信心帶來極大衝擊,其外交政策也正在不斷加劇地緣政治風險。

而正在發生的美股、美債,乃至全球各主要資本市場的下跌,更像是意識到風險後的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歷史的經驗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市場只漲不跌,道瓊斯指數已經創下史上最長的上漲紀錄,估值也處於歷史高位。

從更長的歷史週期來看,美國經濟也並非特朗普“吹噓”的那麼強勁。

當領漲的科技股正在走向疲軟,當減稅政策釋放的活力正在減弱……美國經濟帶給世界的很可能不是一部引擎,而是減速劑。

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股的下跌,或許只是剛剛開始。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