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雨過天晴,美景家園,遠航船隊勝利凱旋,小喬與劉水劫後重逢……《江南》、《竹枝詞》等清辭麗句與杆技、空竹、綢吊等50多種驚險的雜技技巧相融合,在驚險刺激與詩情畫意之中,演繹了一出海上絲綢之路上不離不棄的愛情故事……

9月16日晚,由江蘇省雜技團帶來的中國首部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亮相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為觀眾呈上了一場剛柔並濟、文化底蘊與技藝技巧相得益彰的精彩演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小橋 流水 人家》是江蘇省雜技團歷時一年精心策劃打造的中國首部雜技與古典文學詩詞歌賦相融合的劇目,是一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全新的雜技綜合舞臺藝術作品。江蘇省雜技團團長吳其凱表示,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均為“江蘇造”大船,從江蘇太倉出發。《小橋 流水 人家》的故事取材和衍生於這段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極具江南風情、江蘇特色和中國個性。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小橋 流水 人家》以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明永樂年間三保太監率船隊下西洋,船工劉水為大業惜別初戀情人小喬,迎風破浪最終凱旋的故事。該劇通過一對戀人的相遇、相識、相愛、離別、堅守、重逢的故事主線,將打通海上絲綢之路的艱辛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在觀演的過程中體悟民族化與國際化的交融契合。全劇分為《夏》《秋》《冬》《春》四折,有機融入了漢樂府《江南》、白居易《憶江南》、劉禹錫《竹枝詞》、蘇軾《望江南》等詩詞歌賦的意境,用詩詞歌賦的文學美推動雜技由“技藝文化”向“內容文化”的轉變,用“雜技語言”講述故事、勾畫人物、表達情感,既是雜藝術的大膽創新,更是一部用雜技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樣本。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我覺得《小橋 流水 人家》賦予了雜技技藝新的生命和情感,高難度的雜技動作已經不單單是絕活的展示,更是劇情的承載,是情感的傳達……”在西安人民劇院外,觀眾陳先生如是說。“雜技竟然還可以這樣演!”多位觀眾對該劇的創新式編排讚不絕口,認為這不但拉近了雜技與普通大眾的距離,還把更為豐富的思想和情感熔鑄在肢體動作之中,足以打動人心。

“雜技劇場”這個概念,源自於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即強調演員不再單純地作為舞臺角色去敘事,而是把他們的情感、情緒解放出來,參與劇場的表達。雜技劇場與以雜技為主要手段的雜技劇的不同在於,在雜技藝術的本體之上,融入詩詞歌賦的文學性、講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戲劇性、舞美各元素及音樂舞蹈的綜合性,賦予單純技巧的雜技以性格、情感、風韻、意義以致靈魂和生命力,創造出一種可看可聽可感可驚、處處引人入勝又時時令人驚歎的新型雜技舞臺表演樣式。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雜技語言相對來說短於敘事,更不擅長抒情,以往一些雜技劇的技巧,更像是被標籤化地貼到故事上。”該劇總導演何曉彬表示,該劇創作的初衷和目的,正是為了改變人們對雜技的傳統印象。與此同時,該劇堅持用雜技本體推動劇情發展,比如,劇中主人公劉水在行船中遭遇風浪,舞臺上選用了軟鋼絲技巧;表現劉水與小喬的分離、相思和相會之時,又用了杆技,技巧的展示與人物的心情、與劇情相統一,單純地雜技技藝有了生命,也更易打動觀眾。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建湖雜技是中國南派雜技的代表,建湖被譽為中國雜技三大發祥地之一。2008年,建湖雜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這種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向世界講好帶有濃郁江南特色的中國故事,使傳統雜技有了故事和內容,通過對傳統雜技表現形式和表演內容匠心獨運的創新,走向市場,贏得了觀眾。該劇先後獲第三屆江蘇省文華獎·文華優秀劇目獎、2017鹽城市藝術展演月新劇目調演文化劇目獎等6項大獎,獲鹽城市政府文藝獎一等獎。

《小橋 流水 人家》:用雜技本體在“絲藝節”上詮釋“海絲”愛情

“再捻一個你,再捻一個我,我中有了你,你中有了我……”故事結尾,遠航歸來的劉水與小喬重逢,兩個人通過杆技訴說“你濃我濃”的相思和喜悅。觀眾則把持久的掌聲送給“技藝中有內容,內容中有技藝”的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同樣“你濃我濃”……(秦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