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玉皇山秋色

住在杭州玉皇山腳下,漸漸同它熟悉併成了朋友。

玉皇山朝八卦田的一側,在山根處與八卦田環形河之間,有一尼姑庵。庵名很雅,曰:白雲庵。庵門不很軒峨,平日裡香客雖不間斷,但是遠無靈隱寺那樣的熱鬧鼎盛。不過,在門口處高大筆直地杉樹映襯下,那幾分幽靜似乎別有味道。

“白雲庵”的左邊有一條石徑,彎延而上,可達玉皇山頂。當然了,山上石徑小路交錯,亭臺亦很多。不過,熟悉了就知道,哪一條路都可通山頂。不過遠近有別罷了。如果你不在乎時間,就隨意選一條路。都各有其風景韻味。

秋分過後,秋氣便日漸濃郁,玉皇山每一天都在變換它的畫面設色。主色調還應該數黃色。因為那些漫山遍野的灌木草叢年年總是搶先秋的風頭,早早地就一天黃似一天。不過,玉皇山的黃,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稍有不同,它黃得更加明亮且厚重,更富有層次,彷彿中國畫裡“皴”的筆法,是一層一層染上去的。深淺濃淡,耐人尋味。

山路上,隨處可見不知名的野花。它們掩隱在大樹和灌木叢中,遠處看不很清楚,抵近了,它們彷彿和你捉迷藏似得,這裡,那裡突然冒出來,給你一個驚意。如果是正午,陽光還好,就會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花草間出沒。這裡的山蝶同平疇上的蝴蝶有不同。山蝶的體形都比較小巧,大的也有,但不多見。已近深秋,可能是小蝴蝶更能適應低溫環境吧。這些小精靈伏在野花蕊上時,會把翼翅鋪展開,翼翅的花斑彩紋同周圍的花草混合,不仔細看,還真一下子難以分辨。這些山蝶或許是過於自信它的偽裝能力,你就是把手放到它的頭上,它也不飛走。如果你喜歡微距攝影,就算是趕上了。這些山蝶在赭石色為主的翼面會有星星點點的散著紫黑,紫紅,紫藍的斑點花紋,十分搶眼。是否是為了警示天敵?我不知道,但至少抓住了我的眼球。

玉皇山上最多的還是松樹。這些生長在山坡處的松樹,大不同於那些擇巖隙崖壁而居的品類,沒有畫裡常見的那種奇崛險怪。但是當那些高大筆直,挺拔英俊的松樹成陣,成林,成海時,那種浩大雄渾,吐納萬千的氣勢,相信更有震撼力。尤其是當有山風吹過,松林便會發出低沉,渾厚,緩遲的聲響。我曾經倚靠著山亭的柱子,閉上眼睛,屏息凝神,仔細聆聽這種來自宇宙深處的聲音。你分明感受得到大自然的呼吸和心跳。那是山濤樹語,那是超然物外,那是杳渺仙境。

突然不經意間會想起唐代詩歌中的一股清流,山水田園詩派。它的代表詩人有王維,孟浩然等。最初讀王維的詩,感覺淺顯通俗,似乎沒有多少深意。自從登過幾次玉皇山後,我對王維詩的認識體會有了很大改變。王維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多麼恬淡幽閒,超脫自在。可是當我在玉皇山的深秋時節近距離感受瑟瑟秋風裡的草樹花鮮時,我卻從王維的這首詩中讀出了某種孤獨,寂寞,物候的盛衰開合,生命的起起落落。況味世態,一言難盡。

下了玉皇山,回家路上,必過八卦田。八卦田大片的荷蓮碧水,同玉皇山的厚重秋色形成鮮明反差。把我的心情拉回秀麗的水澤湖光。心得當然會有,那是後話。

(王雨艽詩詞2018.9.27)

「散文」玉皇山秋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