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80、90后们牛仔装上的“露”,让我想起儿时穿补丁衣的“补”。

时移世变,晚一辈儿没见过老一代的穷俭,自然也不会像韩东那样去嘲讽鲁迅老舍;而活了半个多世纪的饮食男女,屏幕街头见惯少年维特相拥亲吻,眼睛也不会瞪得老圆了。

实际上,那年月衣服穿到打补丁过后尚未“寿终”;“正寝”,则是把破衣服剪成片片,预备打袼褙用。不想繁琐,就卖给沿街收破“补衬”(开封土话)、旧棉花的。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我当兵八年,退伍那天走到家门口,正好遇上邻院的大大往墙上抿湿漉漉的袼褙。掐指算来,这位妈说长得像“苏联老大嫂”的大大,以打袼褙维持生计有十几个年头了。

那一扇面东的墙壁,仿佛是她施展手艺的领土,从来没听说有过争端发生。各色剪裁不一、湿润的布片儿,用面糊或米汤裱在墙壁上,会让读书人想到如今早已不用的“万国旗”的形容。也正是由于无意拼兑,所组成的“图案”往往很抽象,遗憾的是当时没条件拍照下来,不然说不定会是一幅幅现代派杰作呐。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袼褙干燥后,从墙上往下揭时声音很爽。

像邻家大大这种类似的专业户,打出的袼褙大体一致,等积累一定数量,有专门收袼褙的人会拉车找上门,论斤(或论张)收购。

若自己家打袼褙倒是很随意,如果是做鞋底、袜底儿或春节穿的棉鞋,一定要选好一些的素面布打袼褙。听妈说过,用喝剩下的玉米糁汤打出的袼褙,上锥子、下针利索;而纳鞋底儿,也是穷人家姊妹们常见的家庭作业。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如今,那位打袼褙的大大早已过世。因为隔几道门庭,对她的家庭不甚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不爱说话儿,总一副淡淡的笑容,身材高大丰满,一年四季腰间束一条褪色的蓝围裙。干完活儿了,会把手在围裙上擦干净,搭把手替忙不过来的姐妹照护刚会走的孩子。

一到冬天,她手皴得厉害,就拾我家院子地上掉的楝豆,褪了皮儿用核上头的那层薄薄的脂肪搓搓手,有一种不好闻的气味。这气味是穷人的象征,那时节有钱人家是用雪花膏的,自然也不用辛苦去打袼褙。

工序

在家里打袼褙简单易行,工具有剪刀、袼褙板、糨糊盆、泡面桶、铁锅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道工序:

1.熬糨糊:先在泡面桶里泡上白面,让其发酵,然后将发酵好的面糊过滤,去除杂质,接着把面糊倒进铁锅里熬制。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2.撕“补衬”:就是用手将破旧棉布(补衬)按面料的纹理撕成布块、布条叠齐待用。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3.做准备:先制作一块袼褙板,在板子上画上或钉上标尺,一般是一尺八寸见方或一尺八寸乘二尺。在袼褙板的左边留一尺左右的空间,以便放置剪刀、“补衬”。然后把袼褙板用凳子等支撑起来,约呈15度斜角,右边高,左边低,左边板头处放置糨糊盆。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4.打袼褙:打第一张袼褙时,先在标尺内四周抹上糨糊,然后把大块“铺衬”铺平粘在板上作袼褙底,再将小一点的“铺衬”一块块“压茬”粘在大“铺衬”上,就这样一茬压一茬地糊,直到最后,用大块“铺衬”作袼褙面。袼褙根据用户需要一般做成二至六层。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5.晒袼褙:先在打好的袼褙面上均匀地抹上一层糨糊,然后揭下来贴在房屋墙壁上,晾晒一至两天就成了一张既硬朗又富有韧性的成品袼褙。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其实打袼褙,就是铺一层旧布,抹一层浆糊,这样抹上三四层,就把它贴到墙上让风吹日晒干透,把干袼褙按鞋的尺寸大小剪成鞋底,一层一层粘起来,粘到一定厚度,就用砖压住,让它密实干透,如果做千层底,还得在剪成的每层袼褙边上粘上白布条,鞋底粘压好了,用锥子一个针眼一个针眼地扎,用事先车好的麻绳一针一针地纳。手腕上戴一个厚布套,用来把纳底子的麻绳抽紧,纳好了还得用斧子捣平,然后绱上鞋帮子,最后用楦头楦出来,鞋就做成了。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纳鞋底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按照鞋样子剪袼褙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剪好的鞋帮鞋底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做鞋帮

《老玩意儿》之四· 打袼褙(gē bei)


圆口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