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造價大數據對工程項目審計模式的創新

淺談造價大數據對工程項目審計模式的創新

目前,工程項目的數量,規模不斷增加,新技術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使得傳統工程項目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全球BIM、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湧現和實踐,構建以工程造價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模式將是一種勢在必行的創新與變革,根據工程審計目標,結合海量工程造價數據,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及要點,使得工程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審計工作變得有的放矢。

打破原有審核模式,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十三五"規劃提出,必須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

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項目在逐年增加, 規模不斷增大,工程項目的內部審計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採取有效管控,加強對工程項目的審計,對於保證企業資產的有效利用意義重大。但縱觀目前企業審計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目前工程項目的審計情況看,長期以來由於前期項目考察不周全,設計深度問題,使得部分實際工程量沒有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存在漏項等問題,有考慮人材機價格上漲等因素;項目實施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造成工程項目施工中不合規的簽證變更增多,使得工程項目實際預算超過項目初期的設計概算。

2.工程項目審計涉及資金較大、環節多、程序複雜、專業性、技術性強,涉及建築、裝飾、市政、園林、安裝、水利、機場等多個專業,對工程項目審計人員審計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由於對人員專業性的要求,同時對於審計工作的不重視,不難看出審計力量還很薄弱。

3.審計監督及監管的問題:目前的審計工作主要體現在項目後期的竣工決算階段,對於項目前期的招標投標階段,以及施工過程中的過程審計工作並未進行有效的監督,但往往相比項目竣工後的結算審計,前期的監督更為重要。

利用造價大數據進行審計的必要性

對於各個企業的審計部門來說應建立自己的工程造價數據庫,既要對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工程造價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並對造價數據進行不斷充實。收集和積累豐富的歷史數據, 同時對數據進行共享、統計、分析、提取和利用,通過造價大數據庫的建設,能夠實現對於歷史項目,在建項目和未來新建項目的預測和風險防範,同時基於造價大數據形成的工程項目指標可以提高決策準確性及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蓬勃發展的環境下,工程造價領域的數據的分析利用工作明顯滯後,大量歷史造價數據中本來含有大量的知識財富,但現階段工程造價領域的知識價值的體現和運用仍主要依靠工程造價師的個人經驗,具有很強的人為差異和侷限性,大量的歷史造價數據被閒置,其中的知識財富未被有效挖掘從而難以被利用,結合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方法,針對工程造價行業需求的造價數據分析利用方法的研究與實現具有很強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一套專業的,合理的,智能的大數據工程造價估算與審核系統,有助於消除造價師個人經驗的不確定性,不準確性,解決在造價預算不同階段的滯後性,幫助相關工程單位準確的預算造價成本,從而減小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具有十分重大的市場前景。對控制建設項目的投資成本,最大限度的發揮建設資金使用效率,規避投資風險等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建立造價大數據庫, 可以在決策階段快速提取類似工程的各項指標、項目特徵、工程量信息、查找工程定額以及人材機市場價格,從而快速高效的估算出擬建項目投資金額, 為項目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工程造價大數據庫的建設的兩項重要工作

01

基礎造價數據信息的採集與積累

基礎資料的採集與積累是建立造價大數據庫的重要基礎 , 它直接關係到分析出的指標數據的真實與可信程度 , 是關係各項指標統計加工的成敗關鍵要素。數據庫積累的基礎資料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 :

首先是對於基礎資料的採集管理,包括:

1、文檔類資料:合同、編制說明、審核報告、價格調整文件、編制依據等;

2、圖紙模型資料:圖紙、各類算量軟件成果、BIM系列軟件成果等 ;

3、造價文件類資料:各類計價軟件成果(全國各地廣聯達、廣聯達民航計價、同望公路計價、江蘇備案、山東福萊、斯維爾、新奔騰、神機妙算、新點/未來、易達國標xml、宏業、鵬業等)、自編清單/港式清單等電子表格成果、簽證、變更、洽商、價差調整表等。

其次是背景信息的收集:

1、建設項目信息:項目名稱、工程地點(省、市州、區縣)、建設項目類型(房建、園林、水利、機場、通訊、公路、軌道交通等)、材價取定期、編制階段、計價方式(清單計價、定額計價、自編清單或是不同計價方式的組合)、工程屬性(新建、改擴建、遷建、維修加固或拆除)以及建設項目組成情況等;

2、總體概況信息:不同分類的工程特性、建材信息、審核信息、總體規模信息等;

3、單項概況信息: 業態形式、基礎形式與結構形式、包含的內容與做法、單項規模信息、抗震設防烈度等。

最後是對於造價成果文件的採集

當採集數據是為了應用於指標分析、自檢、三價備案/對比時,採集的內容主要為造價成果文件。

02

建立數據庫的原則

注重麵粉級原始數據信息的收集,以科學的原則, 如通過按地區、專業、結構特性、建設時期等進行分類。所收集的資料的時效性、完整性、代表性須符合造價指標整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反覆地甄別篩選並在後期及時補充, 進而對篩選整理的數據進行歸納分類。滿足數據的規範性與統一性。

基於造價大數據進行項目審計工作內容的創新

1、延用傳統審計模式進行工程項目的合法合規性審計,主要包括: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情況;建設管理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概(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和調整變動情況;招標投標程序和執行情況;合同簽訂、履行及變更情況;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情況;投資控制、投資完成和工程造價情況;工程質量管理和驗收情況;建設項目績效情況;法律、法規規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事項。

2、創新審計模式對工程結算造價的審計, 利用大數據對工程造價的審計重點關注以下五個方面:

⑴主要實物工程量的對比審核;

⑵主要材料消耗量的對比審核;

⑶綜合單價的對比審核;

⑷各個單項工程、單位工程的技術經濟指標對比審核;

⑸建設單位管理費、措施費和間接費的取費標準;

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歷史造價數據與工程項目估算、概算、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的採集分析與挖掘,進行全壽命週期的造價對比,快速計算人工及材料調差,綜合單價的變化,技術經濟指標與類似項目對比等,用於工程造價結算中的審計質量控制,對審計模式予以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