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年华》评介8:冯永光: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敕勒川年华》读后感

《敕勒川年华》评介8:冯永光: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

打开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卷,昔日里在内蒙插队的珍贵往事历历在目……

近年来,知青文学涌现出不少作品,很多知青以小说、散文等各种形式回忆记述了他们半个世纪前在农村和兵团的青葱岁月,然而,冯同庆的这部《敕勒川年华》却是我所读到的最为出色的佳作!捧起书来,爱不释手!

1968年9月,我和冯同庆等一行10人,告别母校和家人,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去往落后农村的几分无奈,来到了土默川,开始了我们的插队生活。这是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在那个陌生、落后而艰苦的环境里,我们这个战斗的集体,没有沉沦,没有彷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与当地的农民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冯同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把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人生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读者,也把共和国“上山下乡”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真实地记载下来!

书中的朵儿,其原型是我的同班同学和挚友王驰,我俩分开以后仍然频繁地书信往来。他温和谦逊,敏而好学,读过大量的书籍,对社会有着与他当时的年龄不相符合的深刻认识,同时又脚踏实地“想为改变农村面貌做一点事情”。他选择了育种,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考大学时也填报的是农学系。后来由农业部派到非洲赞比亚创建农场,成绩斐然。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不幸因车祸罹难!冯同庆将主人公司马小宁为朵儿送葬,呼应在这本书的首尾,令人读来,嘘唏不已!

除此之外,插队小组里几乎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改换了名字出现在书中。来到农村的第二年起,大家都逐步担任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尽心尽力地为当地农民贡献着力量,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同学们的努力,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和支持,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大学开始招生后,大家陆续被推荐入学,重新得到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而后,或国内、或国外,都在不同的领域里有所建树。这些熟悉的人物和事迹,读来倍感亲切。

冯同庆是我国工会理论方面的著名专家,退休之后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自己的业余爱好——写作,近年来已经完成了好几本小说,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附录:

冯永光:从土左旗到赞比亚——记后善岱北京知青王驰

(节选自《土默特左旗文史资料》第11辑)

钟情良种实验

那时的后善岱,农业生产落后,社员生活困难,你一直在苦苦思索,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能做些什么?寻找自己,通常是从确定自己的特点开始,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的话。你的特点就是酷爱科学,喜欢钻研,目标确定,坚忍不拔。

正如你后来在给我的信中所说:“虽然自己并无明确专一的爱好,但这正表现出很大的可塑性。我这个人的特点也许是可以学任何专业,只要入了门,我会对任何专业都产生兴趣,我自认为这是一种对整个科学的兴趣。只要有必要,我都会对它产生兴趣,钻研下去。当然其中理智的成分也是很重要的。”你选定了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这个方向,希望在不增加各种成本和劳动力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收成,为农民增加收入。

你的想法得到了村干部和老乡们支持,毕竟,他们都把吃饱饭的希望寄托在了你们这些有文化的青年人身上。

这一年,你仅仅是通过试种,初步了解了十余个新品种在这里的生长情况,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绩,大队和公社却很欣赏你的努力,答应来年给予更多资助,旗良种站安排你参加良种栽培技术培训班,还无偿赠送了不少种籽,仅山药就有两个品种90多斤!当你跋涉几十里路将这些宝贝拉回村时,小驴车满载的分明是未来的希望!你曾到70多里外的一个大队良种场带回了30多个品种的良种,这其中的辛苦和喜悦,大概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志愿一生献给农业

当高校招生开始的时候,你放弃了诸多来内蒙古招生的北京院校录取机会,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你的心在内蒙古,你的志向在良种栽培!9月份,你如愿以偿,顺利地考上了第一志愿。

事后你告诉我说——

我上学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并得到各方面,包括旗里主管高考招生工作的副书记大力保荐,在呼市招生会上曾扬言:“打破头也要让王驰上大学!”

毕业后,你仍然选择了培育良种的工作——

我已确定分在小麦育种专业上,这是符合我的心愿的。目前这方面国内外有许多突破,因而获得了一些革命性的成果。当然这里的条件并不好,但起码的工作条件还是具备的,因此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我将以浓厚的兴趣和相当的热情向小麦育种的实践和理论进军!

献身农业的情结延伸到非洲

1992年,你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我国赴赞比亚拓荒的项目招聘,你跃跃欲试。那天你来我家,和我谈起了你的梦想——赞比亚有4300万公顷可耕地,但是目前正式开垦的仅14%,大片土地荒芜闲置。并且,这片土地光照充足,水资源极其丰富——赞比亚拥有南部非洲60%的水资源,这大片肥沃土地,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农业发展极为落后……你热爱土地,热爱田野,渴望去迎接挑战,在科研和实践中发挥你的才智!有了在后善岱磨练的坚强意志,在良种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再加上内蒙古农牧学院的理论学习,你坚信在这里可以找到施展抱负的人生大舞台!

当时,赞比亚的小麦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为了解决当地的粮食困难,公司决定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圆形喷灌技术,在农场大面积种植小麦,这让你心花怒放!早在1969年内蒙古土左旗插队时,你就开始进行小麦良种培育实验,与小麦结下不解之缘,每年秋冬季节都要飞往海南基地,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后来上大学和研究生,你都选择的农作物栽培专业,其中,小麦项目令你情有独钟,你多篇论文都与之有关。似乎以往20多年艰辛的磨砺和积累都是为了今天,面对原野,你踌躇满志,厚积薄发!你在给我的来信中兴奋地介绍着你们农场的一切,让远在万里之外的我也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你邀我在空闲的时候飞临那里,亲眼看一看你们打拼下的这片土地,你还打趣地说:包往返机票,包吃包住,愿呆多久就呆多久,最好来了就舍不得再走!

正当你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厄运不期而至!是年2月的一天凌晨,你开车去机场接同事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壮志未酬的你,就这样带着对农场未来的憧憬,对事业的不舍和对20年来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妻子的无限眷恋,匆匆离开了人世......

李莉,你坚强的妻子,为完成你未竟的事业,义无反顾地独自挑起了场长的重担,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把农场的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你的妻子李莉与农场对当地社会所做的贡献也越来越多。2015年,赞比亚首届“中国大使友谊奖”的评选中,她是“感动非洲的10个人”中得票最多的一个!王驰,你一定会感到高兴吧!

《敕勒川年华》当当网、京东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