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溫情

東北的冬天天黑的早,每到夜幕降臨放學時,各個中小學門口都是接孩子的家長,人滿為患。

孩子的爸爸多次說過“孩子已經大了,不用去接送了”,但是孩子媽媽不同意,理由是找人算過卦說孩子有車馬劫。三觀不合的夫妻為此吵過多次,孩子的爺爺雖然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大的孩子還要接送,但兒媳的話有些犯忌諱,川流不息的車流,萬一真發生事故豈不遺憾,也為了息事寧人還是笑呵呵的說“自己閒著也是閒著,接送孫子我願意”。

但今天,孩子的爺爺感冒了,本不硬朗的身體有些冒虛汗。一想到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兒媳安心工作,咬咬牙還是挺著去接一路之隔已經唸到初中的孫子放學。

放學的鈴聲響了,剛上初中的孫子左手拿本書,右手拿個文具盒,斜跨著書包蹦蹦躂躂來到爺爺身邊問爺爺,你不是病了嗎,怎麼還來接我?邊說邊把書包遞給爺爺,又把左右手上的東西塞進了書包。爺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口袋裡掏出五元錢遞給孫子說,爺爺走得慢,自己去買烤腸吧,還沒來得及說完,孫子已經拿錢跑遠了。慢點兒,,,爺爺的話有氣無力,估計孫子沒有聽到,亦或不在意跑的更快了。

放眼望去,上學或放學路上,大多數孩子的書包都由大人揹著,孩子心安理得空著手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幹家務,只要搞好學習就是好;物質享受被過分滿足,許多小學生吃著KFC,穿著名牌服飾,玩著遙控飛機,甚至是有了自己的手機和電腦……

其實這些都是在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今天他認為你應該為他背書包、買手機,明天他就會認為你應該為他找工作、買車子、買房子。如果某天你給不了他想要的,可能他就要心生怨恨了。爺爺可不想將孫子養成白眼狼。雖然教育孩子不是爺爺的職責,也不圖他的回報。但是,孩子的爸媽顯然缺失了這一課,如果他長大後認為大家替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他就怨恨我……如果發生這些,那就是悲劇。生活不會和你理論,只會一個大巴掌糊過來,打你個星光燦爛。爺爺決定藉機給孫子上一課。

孫子買完烤腸看爺爺還站在原地不動,不解的問:“怎麼了,爺爺?還等誰呢?”

不等誰,我感冒了,身體沒勁,書包太沉,拿不動。爺爺一臉無奈的回答到。

好辦!我揹著,邊說邊把書包從爺爺手上接下來背在了自己身上,繼而攙扶著爺爺往家走。邊走邊說:“老師說,讓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前我要自己背書包,可你們不讓。”

為什麼不讓你背呢?爺爺接著話茬問。

還不是你們怕書包太沉把我壓壞了,其實我都長大了,壓不壞的。孫子認真的”教育”著爺爺。

嗯,我孫子真是長大了。爺爺愛撫的摸了摸孫子腦瓜繼續問:“既然長大了,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什麼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呢?”

背書包,疊被子,洗襪子,盛飯。先就這些吧。孫子略加思索的回答。

那學習呢?爺爺不依不饒的問。

學習不是,都是老師和爸媽逼著我做的。一提到學習,孫子一臉無奈的憤怒惹得爺爺好想笑。

那為什麼叫求學呢?爺爺又摸了摸他圓鼓隆冬的大腦袋認真的問。

求學就是求著我學習。孫子帶著一種復仇的憤怒故意錯解著。

爺爺哈哈大笑,擺擺手,示意不對。接著問到,就像二人打架,拿著笤帚的比赤手空拳的厲害吧?為什麼呢?

因為我小,他們欺負我。仗著比我有勁,笤帚打我比手疼。孫子知道爺爺問的是什麼,但卻不知道爺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能如實回答。

學習呢,就像笤帚,而且學習越好,笤帚越硬,打起人來就越疼。為了以後不被人欺負,就要有一把笤帚,知識才是你自己真正的裝備。所以說求學是求向比你厲害的人的武功秘籍,學好後裝到自己身上,防止別人欺負你。所以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兒。爺爺笑呵呵用他打遊戲能夠聽懂的語言耐心解釋道。

既然是我自己的事兒了,那為什麼我不學了爸媽還逼我學習呢?

人的生命是有時間的,不是無限延長的。那是因為你爸媽怕等他們像爺爺一樣老了連書包都背不動的時候,你的裝備還沒有拿到手穿在身上,回不了家。他們不是逼你,更不是欺負你,是恨鐵不成鋼式的愛你。等你長大了,裝備穿在身上,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保護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不被欺負。你的裝備越好,我們就越安全。

爺爺,我懂了,我以後一定好好學習,學出比爸媽手中還硬的笤帚,然後像他們愛我一樣保護他們。孫子懵懵懂懂的說道。

爺爺一聽,壞了,嚇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孫子嚇得直喊,爺爺,你怎麼了?

沒事兒,就是渾身沒勁,累的,把你的烤腸掰我一口就好了,爺爺故作鎮靜的說。

本來是給我奶奶留的,不過你病了就給你吧!孫子大方的把另一整根烤腸遞給了爺爺。

怎麼沒有爸爸媽媽的呢?

給過他們,他們說不衛生,不吃也不要,還不讓我買。孫子滿不在乎的說明。

那我教你這麼說~你覺得這是烤腸嗎?錯了,這不僅是烤腸,是愛和分享,還是感恩。他們就會要了,而且還會高興。看著沒有分享的快樂而越來越受之無愧的孫子,爺爺覺得應該替他們補上這一課。

好的,我試一試。孫子略顯激動的說。

顯然,他的激動不全是分享的快樂,他找到了從“苛刻”父母那裡獲取更多資源的渠道被打開了。殊不知,螳螂撲蟬黃雀在後,小恩小惠就能夠幫助孩子懂的感恩,豈不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