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耕谚语在你家乡适用吗?

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寓意深刻,通俗易懂,来自生产斗争的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是我们最熟知的谚语。对我们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2、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这句话其实是农作物上的一种补救措施,因为在以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但是往往天不遂人愿,经常碰到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和干旱,这样容易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甚至有时候颗粒无收。如果实在遇到这种年份,在夏天起伏之后,可以通过轮种进行补救,在头伏天可以种植萝卜,二伏天可以种植青菜,三伏天种植荞麦进行补救,可以减少土地的浪费,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这些农耕谚语在你家乡适用吗?

3、“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这句话说的是锄地的作用,第一遍主要是为了离苗,把密度大去除掉一些不好,以后长势才快;第二遍主要是除草,草除了庄稼长势才会快;然后第三遍主要是为了解决水分问题及通风,这样庄稼就会长的越来越好,收获自然也就多了。

4、清明倒稿,谷雨插秧。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农民朋友应该耕水田啦,由于中国南方稻田过去冬种红花草籽到了清明时节,长得茂盛,所以,倒稿这个词比较形象生动,犁铧在牛或者微耕机的牵引下,红花草籽纷纷倒地。

不过,这句话现在来说,不适合啦。中国南方现在大多种一季超级稻,产量特别高,米质又好,比的上过去种早稻+晚稻的产量,又不用搞双抢。须知,农民搞双抢,简直就像运动员,做极限运动,累死人。农民朋友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做小生意,打零工,种经济作物、果树,挣钱养家。

这些农耕谚语在你家乡适用吗?

5、五一节前插完早稻,八一节前插完晚稻。

6、冬至节前翻耕土地,犹如凭空捡了一塌钱。

事实证明,冬至节前翻耕土地,平整土地,并且下肥料,来年种的辣椒、烟草、花生等经济作物,普遍增产,比起第二年翻耕土地,下肥料的增产10-30%,最高增产可达40%。

但是,这句谚语仅限于沙质土壤,其他土壤春耕下肥好像更加好。

这些农耕谚语在你家乡适用吗?

7、冬天没牛小神仙,春天没牛喊皇天。

过去,农民朋友耕种水田,主要靠牛做动力,且每家每户都有耕牛,冬天养牛很关键,不能偷懒,要把牛喂的膘肥体壮,春天耕田就不愁没牛啦!

现在,微耕机在农村广泛使用,耕牛的重要性降低了,农民朋友利用冬闲时间,打工、做小生意,能挣不少钱,养家糊口更重要。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耕种巴掌大的梯田,耕牛依然是主要畜力,农民朋友冬天养牛马虎不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