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悲剧的人生是注定的,只是历史的洪流把他推到了潮头浪尖

16年李雪健、文章、宋佳等主演的电视剧《少帅》,颇得观众口碑,剧中或多或少美化了张学良,拔高了他的历史地位。这里不是他对历史的功过是非。只是说说他悲剧人生背后的故事。

张学良悲剧的人生是注定的,只是历史的洪流把他推到了潮头浪尖

历史人物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天才,就是那种开挂似的你都想不明白他为何这么叼的;一种是庸才,基本是智商堪忧难成大器;更多的则是中人之姿,小六子差不多就属于这种。

我在前文中介绍过张作霖的奋斗史,有兴趣的或可一览。相对土匪底层出身的大帅张作霖而言,张学良早年受良好传统文化教育,又经历西方教育洗礼。从他反对内战,热衷建设就可见张学良对世界的认知比老一辈要开明得多。这比父亲优越的出身是他的优势却也造成为他性格上的劣势。

首先因为张作霖出身底层,受过很多的苦,看惯了世态炎凉,见惯了勾心斗角,所以他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利用资源,处理问题左右逢源。他的人生之路是自己拼凑的清晰的直路;而张作良不同,他出生就是喊着金钥匙的,没有经历过风浪,成人后直接就被递给一个巨大的盘子,他根本还转不动玩不动,所以他根本理不清思路。

张学良悲剧的人生是注定的,只是历史的洪流把他推到了潮头浪尖

其次张作霖年轻时候什么都干过,生活的不易他都经历过。所以他不嫌利益小,再小的事他能俯下身子去做,再琐碎的人,他能弯下腰去结交;张学良作为少帅,从小享福,没吃过亏、受过罪。玩的都是高大上,那些个小事情小人物他都没兴趣去理会。

再者张学良性格比大帅软弱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那场场兵变大戏的台前幕后,从头至尾都映射着张学良所有的性格弱点—软弱、迟疑、患得患失、逃避现实、畏惧冲突……反观张作霖在兵变中的表现,则完全当得起枭雄二字。兵变被所有人看在眼里,而张学良的性格弱点也都被那些老将看进了眼里,“主上暗弱,下必取祸”,所以才有后来诛杀杨常之举。正是缺少了那份决断和手腕,张学良可以是个好参谋,好将官,却唯独不是一个好统帅。

张学良悲剧的人生是注定的,只是历史的洪流把他推到了潮头浪尖

张学良和张作霖相比,未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能把前浪拍在沙滩上。这并不是他的错。

他是一个有情义的人,有担当的人,一个爱过的人,一个主张抗日的人。

错就错在他也是个不懂政治的人,一个能力欠缺的人,是出身和历史条件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就是一个平庸之辈被历史强行推上舞台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