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停了嗎?多數券商否認,但門檻在提高

近日,隨著A股市場的大幅震盪,股權質押業務風險再次牽動了市場各方的“神經”,上市公司和券商也紛紛行動起來。

10月12日,喬治白、三德科技、中洲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東進行了補充質押或解除質押;作為融出方的券商方面,近日有消息稱,部分券商暫停了股權質押業務。記者經過走訪調研發現這並非普遍現象。大多數券商仍在開展股權質押業務,但門檻有所提高。譬如,下調了股權質押的折扣率,對擔保等徵信措施要求提高,更有券商明確要求房地產行業的質押業務不做。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A股已經處於估值底部。但隨著未來質押股票集中到期,券商需未雨綢繆,防止集中違約事件發生,個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需要格外關注。

股权质押停了吗?多数券商否认,但门槛在提高

“做少一點、做小一點”

記者走訪調研發現,目前各大券商還沒有明確表態暫停該業務,包括前段時間因股質業務“爆雷”或提起訴訟的幾家中大型券商。不過,有些券商近幾個月基本上沒有新增業務規模,一些中小券商的股權質押業務增長有限。總體來說,目前券商股權質押業務對質押利率、安全墊等要求普遍比較高。

“近期和幾家券商信用部老總碰了個頭,面對當前市場環境,大家覺得,股權質押業務還是要‘小心一點、做少一點、做小一點’”,華東某中型券商信用業務部門負責人李超(化名)告訴記者。

“據我瞭解,行業內還沒有券商明確說暫停業務。但是今年以來,各家券商一直在縮規模,同時優中選優。例如,原來一隻股票的質押規模可以做到3-4億,現在一般只能做到1-2億。現在各家券商都比較擔心單一股票的‘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風險。”李超表示。

供職於滬上某券商信用業務部門的張亮(化名)對記者表示,目前其所在公司的股權質押業務標準明顯提高,具體來看包括:下調股權質押的折扣率,現在已基本降到3折左右;對擔保等徵信措施要求提高;給到客戶的股權質押利率提升到年化8%左右。從全行業來看,也基本是這個情況。

南方某中小券商上海的一家營業部總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公司股權質押業務不至於完全暫停,但對項目的要求提高了。“最近看了不少項目,但真正能做的不多,能做的規模也不大。今年看,一單股權質押業務規模在1億以上的,算比較好的了。最近做了一單,規模很小。此外,行業方面,公司明確要求房地產行業不能做。”

股权质押停了吗?多数券商否认,但门槛在提高

解押潮臨近 券商未雨綢繆

根據中登公司披露的數據,截至9月28日,目前兩市上市公司參與股權質押的有3464家,占上市公司總數超過97.8%,幾乎所有上市公司參與了股權質押,目前股權質押數量佔總股本的比重接近10%,市值超過6萬億,佔兩市市值超過10%。從目前公佈股權質押到期時間的公司來看,解押時點主要集中未來2年。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是股權質押到期規模的高峰期。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券商對股權質押業務參與度較高,一旦發生黑天鵝事件,面對市場的調整,若上市公司無法追加抵押物和保證金,股權質押出現負反饋並導致自身股票閃崩,券商股權質押業務就會面臨質押股票的爆倉和違約風險。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A股已經處於估值底部,進一步衝擊的風險不大,但是要防止黑天鵝事件引發的集中違約,個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需要格外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股權質押或具有由股及債的跨市場傳染風險。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告訴記者,股權質押風險可能通過多個渠道傳染至債券市場。

第一是資金渠道。股權質押風險爆發後,投資者擔心企業融資渠道受阻,資金流惡化,償付能力下降,從而引發債市風險。二是企業基本面渠道。股權質押風險爆發可能伴隨著企業基本面惡化,以及企業控制權變更等重大改變,這會增加企業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加劇信用違約風險。第三,心理渠道。股權質押風險爆發後,即使企業基本面穩定,投資者也可能產生恐慌情緒,導致企業債券發行受阻,引發債券市場風險。

潘向東表示,券商要防範股權質押風險,首先須嚴格把控股權質押業務質量。在股權質押風險發酵背景下,券商首先應嚴格把控股權質押業務質量,提高業務門檻,從源頭上減少股權質押業務風險。

其次,券商可適當下調質押率和提高質押利率。由於股權質押風險增加,適當下調質押率是減少爆倉風險的有效方式。而提高質押利率,可以彌補相應的質押風險上升。此外,券商可以和企業協商,通過提前回購方式、補充質押標的等方式減少潛在風險。在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後,可加強和股權質押公司的溝通,儘量避免強制平倉,減少券商和企業雙方損失。

對券商業績影響不大

從半年報來看,上半年31家上市券商實現金融資產回購業務(含股權質押業務)利息收入219.89億元,同比增加40%,主要因為去年同期的低基數;受息差收窄影響,上市券商息差業務毛利率僅16.37%,估算金融資產回購業務帶來的利息淨收入約35.99億元,占上市券商營業收入的比重僅2.95%。因此,股票質押利息收入佔券商整體收入比重不高,對券商整體業績不起主導作用。

從會計角度看,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券商的股權質押業務若要計提減值準備,一般是等到該業務有具體的處理結果後。例如,提起訴訟,法院進行了調解或做出判決後,才會全額計提。計提減值準備會影響券商當期的業績表現,但不排除有些券商會早些時候計提減值準備。

此外,有券商信用業務人士表示,近兩年風險突出的股權質押項目的出資方大多不是券商,券商僅承擔通道角色,因此從半年報上看對股權質押的減值計提不大。更有部分券商對風險暴露的股權質押項目採取溫和的方式,並未視作違約並啟動強平等處置程序。

潘向東表示,股權質押業務對下半年券商業績影響不大。原因如下:首先,當前低於平倉線的股權質押市值在兩市總市值中的佔比較低,股權質押風險整體可控。而且,即使股權質押風險爆發,券商也不會簡單平倉了之,而是和企業積極協商,通過延期購回、補充標的證券等方式減少潛在損失。

其次,上半年股權質押風險集中爆發後,券商通過收縮股權質押業務、提高業務門檻、下調質押率和提高質押利率等方式,已經有效減少了股權質押業務和股權質押風險。此外,股權質押利息收入佔券商整體收入比重不高,對券商整體業績不起主導作用。況且,今年以來大部分券商減少了股權質押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