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下,券商、私募的業務出路在哪兒?

自今年資管新規細則相繼發佈,非銀機構“犯了難”,對券商和私募的影響尤其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券商資管主要是三大業務組成,主動管理、非標通道業務和股票質押業務。其中非標占很大比例,基金子公司亦是如此。按照新規,意味著對非標通道業務是非常重的打擊。

不過與此同時,資管新規也帶來了新機遇。中信建投證券總裁李格平表示,資管新規的發佈對於券商來講,不完全是限制,仍有利好的一面。

在私募領域,下一步在銀行理財子公司辦法中,將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優質私募有望承接理財子公司權益投資業務,或迎來發展機遇。

券商資管的機會依然存在

資管新規“雙20%”的比例限制對券商的非標業務和通道業務的影響非常大。中基協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已由年初的16.57萬億元降至14.22萬億元,年內券商資管規模已下降2.35萬億。另外,從資產存續規模來看,截至2018年8月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4.83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較7月底減少5020億元,減幅1.98%。

據中泰國際統計,券商資管規模已連續7個月下滑,降至14萬億元。

中泰國際認為,未來券商資管業務將進入一個迴歸主動管理並由資金、資產和產品等綜合驅動的“長週期”發展階段,“大資管”將成為券商轉型串聯各業務板塊的重心。

儘管券商資管規模不斷下降,但是從9月30日中基協發佈的2018年8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產品備案月報》來看, 8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667只產品,設立規模1120.96億元,較7月份增加516.9億元,增長85.57%。 其中,券商及子公司備案338只,設立規模627.42億元,佔比55.97%;基金公司及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子公司共佔比44.03%。

事實上,自資管新規發佈至今,券商資管業務的轉型持續不斷。從數據上不難看出,儘管資管產品新設規模中券商佔比雖有所下滑,但是仍以券商為主。

日前,李格平在參加“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18年年會”時表示, 如果市場都回歸到淨值管理基本的態勢,再加上規則的統一可能就會改變目前“理財+資金池+委外”的模式,這樣對於券商來說是有意義的。

李格平稱,“我認為資管新規的發佈不代表券商非標的理財產品或者非標的資管產品徹底消失,相反,證券公司如果把投融資的能力強化,發揮投行端和營業網點端的優勢,在未來還是會有非標產品的出現,這也是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競爭的一個重要的特徵。”

李格平就資管新規政策下券商行業的業務發展方向以及行業定位提出了三方面的見解。

首先,在他看來,整個金融體系中,券商在投研領域相對具有較強的能力,因此應該發揮並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優勢。市場中部分資產需要尋求外部管理,所以對於券商來說委外業務的機會仍然存在,只是合作方式會發生變化。券商行業應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抓住這方面的機會。

其次,李格平認為券商本身是連接投資和融資的平臺,而資管業務又是連接投融資方面的一個重要載體。因此相較於公募基金和標準化產品投資機構,券商在資管業務的非標領域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不同於此前純粹的通道型業務,各公司應根據自身特點尋求多方面發展。

最後,他認為券商同時也是整個資管行業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可以為眾多資管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今中國私募行業蓬勃發展,券商在為私募等機構提供服務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

私募基金“靜待佳音”

早在資管新規發佈之前,私募行業就已施行了新規標準的大部分條款要求。但是在資管新規發佈前,部分機構可以通過多層嵌套的形式繞道開戶,資管新規發佈之後,多層嵌套嚴重違反資管新規的要求,以往機構投資FOF的形式已行不通。

另外,銀行委外資金已不能通過信託、券商渠道投向私募,因此一部分以銀行委外業務為主要資金來源的私募規模大幅收縮。

國富資本董事長熊焰稱,“銀行通道基本堵住,再加上資本價格高,一二級市場倒掛,賬面大面積虧損,所以行業現在處於‘冬天’。在冬天的時候大概可以做的就是練內功,活下來,準備又一個春天。”

儘管目前“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尚未發佈,但是有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下一步在銀行理財子公司辦法中,會依法合規將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他說,理財辦法將採取分步採納的策略,第一步採納債轉股實施機構的私募基金,下一步只要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都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的範圍中。

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認為,未來政策將允許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雖然銀行理財投資經驗和風險偏好決定了短期權益資產的收益有限,但長期來看對股票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

“具體業務的開展上,銀行或將延續此前做法,自己做資產配置策略,權益投資則尋找優質的外部機構進行合作,銀保監會在本次銀行理財細則的答記者問中也提到,將放開銀行理財子公司與私募的合作,優質私募有望承接理財子公司權益投資業務,或迎來發展機遇。”楊玲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