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舉措,河南省重點實驗室作為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開展重點領域的創新性研究,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提高現代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了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的知識儲備和科技支撐,築起了衝擊國際一流技術水平的研發高地。

一、加強科技攻關,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明顯。河南省國家重點實驗室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並結合國家需求,及時跟蹤和圍繞國內外的前沿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開展相關的重大基礎理論和技術開發研究,積極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項目,在一些優勢領域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研究成果。“十二五”以來,河南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86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0項,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98項,發表論文1060篇, 主持或參與國家標準編寫80餘項。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純鵬教授主持完成的 “植物應答乾旱脅迫的氣孔調節機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實現了河南省主持完成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零的突破,也是自國家對科技獎勵制度進行重大改革設立自然科學獎以來,河南省首次獨立獲此獎項,填補了河南省在此領域的空白。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二倍體棉花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組草圖的繪製,這標誌著我國棉花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地位,並先後在《Plant Cell》、《Nature Geoscience》、《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高水平SCI研究論文。

二、加快成果產業化,支撐發展成效顯著。河南省國家重點實驗室緊緊圍繞行業涉及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材料及工藝、實驗技術等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先後在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突破了一批制約國際國內行業技術發展的瓶頸,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在依託單位中信重工被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近5年來,在重礦行業普遍下滑的情況下,中信重工的新產品、工程成套和國外市場訂單卻逐年上升,到2013年,國際市場銷售已約佔50%,成套產品和工程總包約佔60%,新產品銷售約佔70%,強力推進了中信重工從製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洛玻集團公司藉助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銳意創新,努力調整產品結構,已由普通浮法玻璃原片生產企業,成功轉型為以電子信息顯示玻璃、節能玻璃、光伏玻璃為主導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其中STN級電子工業用超薄玻璃國內市場佔有率達70%,成為國內最大的超薄電子浮法玻璃原片生產基地。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始終瞄準盾構數字化智能化目標,加強與盾構領域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通過承擔國家973、863計劃以及重點實驗室專項等課題,解決了施工過程中地面變形、掘進失效、方向失準等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同時,通過建設實驗室,推動了河南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發展。

三、政策資金引導支持,聚集和培養一批優秀科技人才。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的高端平臺,既提升了河南省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影響和研發水平,又吸引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和團隊。在國家、省的政策、資金的引導和支持下,河南省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大量湧現。3名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主任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2名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或科技人才被評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名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主任或副主任當選中原學者。其中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喻樹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省級重點實驗室主任申長雨、張改平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湯繼華教授、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萬師強教授被評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許為鋼等19名重點實驗室主任或副主任被評為中原學者。依託重點實驗室,引進集聚了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名;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美國新澤西蒙特科里爾州立大學引進河南省“百人計劃”杜春光教授等9位高層次人才。

四、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重點和優勢學科建設。通過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充分發揮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依託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了基礎科學的發展步伐。截止目前,全省已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凝聚態物理”、“材料加工工程”等4個國家重點學科,“有機化學”、“化學工藝”、“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國古代史”等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68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01個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形成了包括數學、物理、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在內的類別比較齊全的學科體系。在推進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發展的同時,基礎研究的發展又推動了學科交叉研究和新興、邊緣學科的發展,新的學科生長點不斷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