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近日,发生在南通一则坠楼案件,掀起一番热潮。一名13岁少年徐锦(化名)因为沉迷游戏无法分清游戏中虚拟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从而孩子模仿游戏中的行为,导致最后孩子坠楼身亡。


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徐锦妈妈告诉记者:徐锦平时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从事国际贸易,家境还算富裕,但徐锦并不乱花钱。在父母眼中的徐锦活泼好动,爱踢足球、打乒乓球、玩滑板、堆积木,还爱读课外书。

相比其他家庭,徐锦妈妈认为他们没有给孩子太多学业压力,对孩子的应试成绩没有过高要求。由于时常接触国外的教育理念,他们还把徐锦送到国外的孔子学院学习。每逢寒暑假,还会带他四处度假,去过不少国家。

几年前,孩子妈妈发现徐锦有沉迷游戏的“苗头”,便把家中电脑搬走,也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和iPad。因而,徐锦曾一度喜欢周末“泡”在姑妈家,因为那里有游戏机、最新的手机、iPad。考虑到小孩子缺乏自制力,孩子妈妈有时会教训儿子,让他不要总去姑妈家。


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这款游戏的真实名字叫做“绝地求生 刺激战场”,游戏中,100名玩家集结战场,游戏即开始。他们通过收集荒岛上的武器资源进行厮杀,只有一个人或者一支队伍可以生存到最后取得胜利。游戏为胜出者弹出“winner,winner,chicken dinner”的标语,即“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吃鸡游戏”因此得名。


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就在坠楼前一天,徐锦还和同学小俞约好,准备“吃鸡”到第二天3点。晚上10点多,没有手机的他趁表姐不注意,拿走了iPad。

可没到零点,徐锦就下线了。后来,小俞坚持玩到后半夜。第二天起床后,他给徐锦发了消息,但没有得到回复。

少年之死,让家人陷入悲伤。徐锦母亲甚至表示要起诉游戏公司,“告得游戏公司破产”。

“即使告赢了,能得到什么?”徐锦妈妈伤心欲绝,但她还是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共同关注,寻找更多受害父母,验证孩子自杀、自残行为与玩网络游戏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希望游戏公司要做好防沉迷系统,以防更多未成年人受害。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就该疑惑了,明明是一位这么懂事的孩子又怎么会沉迷游戏至此,导致无法分清现实?


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原来,徐锦从小就喜欢模仿。看完蜘蛛侠后,他买来蜘蛛侠的衣服模仿。有一次,徐锦从电视上看到一则饮料广告,人喝完饮料呼出的气能冻住别人。徐锦买来饮料,喝了两口后向母亲吹气。见到母亲没有被冻住,他说:“广告骗人,怎么你没有冻住。”

虽然童言无忌,这句话却让徐锦妈妈感到不安。“如果我知道他在玩这样的游戏,肯定不会让他玩。”

最后小诗给家长提几条建议:

1、父母要了解网瘾的症状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打开网瘾的心结,首先要了解网瘾的症状。在网瘾早期,孩子会感觉到上网的快乐,然后精神上对网络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渴望上网。

后来,则会发展为躯体依赖,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只有在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网瘾到达晚期,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特征,一旦停止上网,会出现自残倾向,危害个人和社会。

总之,如果孩子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玩游戏4~6个小时,认为上网能给自己带来乐趣,那么父母就要留意孩子了,要及时采取措施让孩子摆脱网瘾。

2、用爱心引导孩子打开网瘾的心结

父母的爱心在和孩子进行教育、沟通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出现网瘾的孩子,父母要善于用爱心来引导孩子。很多孩子迷恋于网络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关心理需求寄托在网络上。聪明的父母都是有爱心的父母,他们会关注孩子所需要的,及时用关爱去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孩子在现实得到满足了,就会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


十三岁网游少年坠楼身亡:坠楼前一直在玩“吃鸡”游戏


3、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迷恋于网络,主要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但是网络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兴趣。良好的兴趣,能够很好地预防孩子网瘾的形成。父母想帮助孩子解开网瘾的心结,就要善于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把孩子的兴趣从网络中转移出来。

4、陪孩子多看一些关于网瘾的案例

很多孩子也知道对网络成瘾不好,但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看不到实例,所以意识不到网络的危害,或者说意识不到网瘾的严重性。如果父母能够陪孩子多看一些相关的案例,孩子会直观地了解网瘾的危害,从而受到很深刻的教育,自然就会引以为戒了。

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预防工作要做在前面,不露痕迹的防范于未然。预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尽早养成好习惯,而不必等着坏习惯养成了才去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