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法院判决,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不履行法院判决,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2014年,被告人陈某在某县发展天麻生产及技术推广,因拖欠村民天麻回收款,致部分村民向法院起诉。2014年6月、8月,该县人民法院先后作出民事判决书和民事调解书,由陈某一次性清偿村民天麻回收款。该判决书和调解书生效后,被告人陈某采取外出躲避的方法,至今未履行债务,导致法院生效判决和调解无法正常执行。经庭审证实,被告人陈某具有一定履行能力。陈某主观上没有真正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意识。客观方面,又采取外出躲避的方法,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给168户农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导致受损农户上访,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根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判决被告人陈某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为了保障法院执行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义务,我国法律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设定了拘留、罚款和刑事处罚等惩处措施。其中,刑事处罚最为严厉的一种措施。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不履行法院判决,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这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构成本罪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不包括调解书)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二是必须是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是指:

(1) 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2)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

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以追求其刑事责任。

不履行法院判决,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