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或者《神雕侠侣》 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郭靖的大名。他出生于大漠,为人老实憨厚,练功刻苦,是一个有情有义,并且很有民族气节的人。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而且在历史上还真有郭靖这么一个人,他并不是小说中的南宋人,而是两宋之交的人物,这个真实的郭靖也并没有小说中那样复杂的经历和高超的武功,却与小说中一样是一个义士。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宋史·忠义传》中的郭靖并没有出生于草原大漠,而是四川高桥人。他本是四川嘉陵江流域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领袖,平时肯定也会一些拳脚功夫,并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在公元1207年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吴曦投降金政权后,他并没有归顺,也没有按照金朝的要求剃发易服(同为女真人的清政府也曾下达剃发令)。而是带领当地的老百姓抛弃了自己的田地、房宅,顺着嘉陵江迁徙。路上到了大安军这个地方的时候,当地的官员杨震仲还按照人口给他们发粮,所以一路上老百姓并没有饿死或气馁的人。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但吴曦并没有就此放他们过路,而是带领军队想要把老百姓重新赶回去,郭靖也在被遣返的行列,这让郭靖感到非常悲愤。郭靖对自己的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世代代作为大宋子民,金人侵犯我国土,我们兄弟二人却不能以死报国,只能苟且偷生。这次被赶回去必定会被逼迫着剃发易服,我不忍心舍弃汉人衣冠。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说完这些,郭靖就投江自杀了。

虽然小说与历史真实人物有很大区别,比如生活年代等,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人物,他们都有着为国赴死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气节,所以历史上郭靖得以列入《宋史·忠义传》之中。

而历史上与小说中的郭靖经历极为相似的是一个叫郭侃的人物。郭侃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小说中的郭靖被设定为水浒传中郭盛的后代),他的祖父郭宝玉和父亲郭德海都是蒙元的将领,所以他和郭靖一样都是生长与蒙古大漠。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郭侃幼年被成吉思汗手下名将和以后的丞相史天泽所收养(小说中的郭靖也有一个恩师哲别),长大后逐步从百户长升为千户长,地位不断攀升。和小说中的郭靖一样,郭侃也参加过蒙古的西征,当然蒙古进行过三次西征,小说中郭靖参加的是第一次,而郭侃则主要是参加了第三次。

郭侃于公元1253年跟随着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参加了西征。这次西征中郭侃他们灭掉了波斯、占领了巴格达,乱马踩死了哈里发使存在了五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中国称其为黑衣大食)宣告灭亡。然后继续西进,打败了今天位于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又将西欧的十字军打败。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蒙古三次西征

当时因为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小说中为杨过飞石击死,真正死因众说纷纭,以中弹而亡和得瘟疫的说法较为普遍),旭烈兀因要赶回元都争夺汗位,就撤兵回国了,留下的军队被埃及的马穆鲁克大军打败,也就没再西进。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而郭侃回到中原后,脱离了旭烈兀,积极向忽必烈进言主张设立国号,建立都城等等 。与小说中郭靖拼死守卫襄阳城相反,郭侃则是攻打襄阳城的主力。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总体来说,历史上真实的郭靖与小说中的人物生活时代是不同的,人物经历也完全不一样,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而郭侃和小说中的郭靖从生活年代、生活经历和战功方面都是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民族气节上来看,他却为后人所不齿 。

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历史上却有其人,但蒙古“金刀驸马”并不是他

元帝国及其汗国

各位看官,您觉得郭靖和郭侃哪个与小说中的人物更相像呢?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了,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吧~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元史·列传第三十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