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如今被周边居民经常投诉环境污染的银川佳通轮胎,过去就是耳熟能详的橡胶厂。猛将兄正是在橡胶厂附近长大,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距离橡胶厂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

昨日大火一起,漫天黑烟,整个银川城都看到了西边的奇观。有人未卜先知一般,声称橡胶厂早就该搬走,看吧,果然出事了!

1980年代至90年代初,银川橡胶厂在当时的新市区,还是一个非常牛叉的厂子。能在橡胶厂上班的,往往相当于如今的公职人员,虽然辛苦,但是生活有保障。橡胶厂也在厂区的东南方向盖起了连片的家属楼,和北边的铁路职工小区遥相呼应。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1980-90年代的银川橡胶厂。

和新市区的其他厂子一样,橡胶厂的很多职工,同样来自外地。1965年,由沈阳市第三橡胶厂和青岛橡胶二厂部分迁建,并于1965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新的银川橡胶厂。

那个地方,曾经是马鸿逵四姨太的宅邸,据称鸟语花香,所谓“朝餐有庭落,夜宿完户枢”。西花园的名字,也来自于此。

从小学开始,猛将兄就在橡胶厂对面的新城五小上学,这所学校在2002年被划给了西夏区,也就是如今的西夏区5小。学校中,除了周边的火柴厂、飞机场、地质队和周围农村的孩子,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橡胶厂的子弟。

那个时候,橡胶厂的同学,往往颇为阔绰,出手大方,穿着也相当讲究。放至当下,是属于那种放心可以让自己孩子和对方玩耍以及号召向其学习的优秀学生。

大概是90年还是91年,猛将兄在一个暑假的晚上,和同学去找他上班的父亲,进入了橡胶厂里的车间。巨大的噪音让孩童时的我记忆尤深,我们互相扯着嗓子招呼,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弥漫在巨大的厂房之内,那些我说不上名字的庞然巨物版的机器不停地在运转。

他的父亲正在认真的操作机器,手上戴着崭新的线手套。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银川橡胶厂硫化生产车间。

毛巾、线手套、帽子等,会作为福利,会发给橡胶厂的职工,有些家长会认真的拆开手套,然后织成毛裤。

在1990年搬到橡胶厂附近之前,猛将兄才算真正住进了楼房,不用再在旱厕里面蹲坑了。当我转学进入这个和橡胶厂一街之隔的小学后,当听到同学们习惯说脏话时,我甚至根本不知道都是什么意思。慢慢的,和同学们熟悉了之后,我也会看着偶尔经过的拉粪车,皱着眉头捂住鼻子,一起嘲笑那个鼻涕永远挂在嘴边的来自农村的男孩。

同样是在那个时候,我的一个表姐入职到了橡胶厂附近的火柴厂,作为新人,一个月工资好像是57块钱,她每个月都努力攒钱,但对比旁边的橡胶厂,火柴厂很快就消失了。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流水线生产车间。

那个时候的橡胶厂,工资稳定,社群巨大,福利有保障,每个人似乎脸上都带着笑意。

那个时候,即便橡胶厂的烟囱中持续不断的冒着黑烟,但周边的环境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猛将兄每到夏天做的事情就是抓蜻蜓、青蛙,甚至还能抓到蝙蝠、猫头鹰,一下雨,满地的小癞蛤蟆,随便找个水坑就能跳进去游泳。

橡胶厂的排污沟,都能成为经济来源。那条南北走向的臭水沟,最终流向哪里,我从不关心,但有一天放学,我惊奇的发现竟然有人拿个大网在捞着什么。后来得知,这是在捞红线虫。据说钓鱼的人最爱拿这个当鱼饵,也有富裕家庭拿此当鱼粮。有市场,于是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就开始下沟打捞。我们同学之间以讹传讹,说水里有重金属,比黄金还值钱,但看着恶臭的水沟,我实在没有勇气和他们一样跳下来。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打捞红线虫。

那条沟,一年四季恶臭无比,周围还有平房星落密布,一些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也顺流而下,一年四季都不停歇。慢慢的,记忆中这条沟越来越臭,就连红线虫也变得越来越少。

那可能是我记忆中,第一次知道了污染。

后来上了中学,每日骑车路过橡胶厂。眼睛中经常会进入天空中落下的不明颗粒物,有时候上学去进了班级,发现不少同学都深受其扰,一个个或迷离或红肿,人人都学会了翻眼皮的好本事。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1992年,尼泊尔外宾来橡胶厂参观!

正是那个时候,1993年,银川橡胶厂实现利税1.44亿元,连续4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成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橡胶厂达到了它的顶峰,加大马力,机器轰鸣。

1996年左右的下岗风潮,波及到了新市区的大部分厂区,曾经拥有浴池、学校、影院的加工型企业,一个个萧条了。

橡胶厂却因为1993年年底,与香港中国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变身为银川中策(长城)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彼时,银川橡胶厂还占股49%。虽然在下岗风潮中,橡胶厂还算坚挺,但在猛将兄的记忆中,那个时候橡胶厂的职工,似乎抱怨声越来越多了,福利待遇也变得一般了。

到了2002年12月,橡胶厂又从中策变成了佳通轮胎,新加坡的老板也来了,这一次彻底跨出国门了。据媒体报道,2004年,时任银川市长刘学军和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事业部董事长吴庆荣就总投资达15亿元的生产项目签约。

橡胶厂,似乎变得更加牛了。它的排污沟,也被封闭了起来,里面是不是还有红线虫,早已无人知晓。但橡胶厂的职工,从“厂子的主人”变成了给资本家打工的人,过去骄傲的表情,如今更多的是一种落寞。

曾经四通八达的橡胶厂家属院,不知什么时候也被围墙围了起来,那些至少30年楼龄的房子,也变得斑驳模糊……

我还记得1990年代,我和小伙伴还爬上过橡胶厂家属院东边的马鸿逵四姨太所住的将军楼上,有的木制大门上着链锁,据说是几个收废品的外地人借住于此,再后来,这所见证过西花园辉煌的土楼,就被定性为危房了,没人再敢住在里面了。

至少有十多年了,官方、媒体都在喊着给将军楼搬个新家;橡胶厂也是如此,曾经让银川人骄傲的全国500强企业,如今也成了人人喊搬的污染源……

橡胶厂,似乎在重复着这座将军楼从辉煌到没落的故事。而这些橡胶厂职工的命运,却像那一场大火一样,无法预料!

深℃丨银川橡胶厂的记忆碎片:从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搬……

▲1980年代的西花园将军楼。


(本文图片来源于口述宁夏,特此鸣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