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雲4 建忒該山整軍:鐵軍出世 v2

鐵木真首先“將自己軍馬數了,立千戶、百戶、牌子頭(十夫長)”,也就是按十進制的編制,對部眾進行編組,千戶長相當於現在的團長,百戶相當於連長,十夫長則與現在的班長一樣,是最基層的軍官。蒙古原來的軍隊是按照氏族召集和區分的,而千戶制則把蒙古的氏族、部族等互相混合編制,千戶的名號代替了氏族,種族的名號,就改變了氏族分割的局面,將昔日貴族聯盟時代的每一個貴族一個古列延(圈子)而又各自為政的鬆散組織,改變成為一支完全服從於鐵木真的高度集中的武裝力量。

這隻全新的軍隊編組為前軍、中軍、左手軍、右手軍、殿後軍五個部分,從而使蒙古的遊牧部落兵馬由此開始成為編制統一、組織齊整、紀律嚴明的正規軍隊——這也是日後聲震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的雛形。

與此同時,鐵木真調整了蒙古軍的中樞機構,任命自己六個親信那可兒(門戶奴隸)為“扯兒必(蒙語“漿”的意思,取漿水使船行動之意)“,相當於宰相或幕僚長之職,常侍可汗身邊,處理有關事務。這群人各負其責,由一名將軍統帥,常居在汗所,平常擔任護衛,聯絡戰事,傳達命令,派部隊作戰等事。其人選必須是有技能,身材好,戰鬥勇敢者。由此可見,鐵木真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參謀部,協助統帥,出謀劃策,指揮部隊。

鐵木真做出的另一個意義深遠的調整是,挑選並組建了“怯薛(宿衛的意思)”。這是蒙古大汗的親兵,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皇帝的御林軍。鐵木真設“八十個做宿衛的人,七十個做散班”和“帶弓箭的四百人”,總共五百五十人的怯薛。這就是鐵木真麾下最早的怯薛。當選怯薛者是有條件的:第一,他們必須是各級軍官和自由民的子弟,才能入選;第二他們必須有才幹,身體健壯,“護衛由千戶,百戶的子弟中和平民的子弟中有才幹的,身體健壯的挑選出來”。把選出的怯薛人員,又分為八十宿衛、七十散班和護衛。鐵木真還下令:“七十散班由斡格來扯兒必為首領導,和忽都思合勒潺共同協議行事。”為加強怯薛的作戰能力,鐵木真命令從各部中選出的1000名勇士,“如廝殺則教在前,平時則做護衛”,也作為護衛軍的一部分。

再次,鐵木真對怯薛規定了職務,即分為白天警衛和夜晚守衛大汗和大斡兒朵,“箭筒士、散班、護衛、司廚、門衛、司牧馬等,每天值班守衛。其職務於日落之前,交給宿衛人員,各自騎馬出去住宿!宿衛人員站在門前值夜,圍繞宮帳巡察!箭筒士,散班等候我們吃早飯的時候就來,向宿衛人員交接任務,照舊值班守護!三天三夜值班完了,可以休息三夜,箭筒士接換宿衛的任務也是如此!”怯薛的主要任務是護衛大汗及大斡兒朵(宮帳),保證大汗及大斡兒朵的安全。

這些怯薛享受千戶以上的待遇。“我的護衛、散班,在在外千戶的上,護衛、散班的家人,在在外百戶、牌子的上,若在外千戶與護衛、散班做同等相爭鬥呵,將在外的千戶要罪過者。”宿衛的人,大汗不出徵,亦不許出征。如果違犯這條規定,起軍的頭目有罪。因此,宿衛無事時,則各執其事,以備宿衛宮廷,負責大汗帳殿警衛工作,有事則隨大汗出征,為大汗所指使。這種職務是世襲的,享有各種特權,“為尤親信者也”。實際上,怯薛是蒙古統治者用封建特權和賞賜辦法培植起來的汗國的中堅力量。怯薛也成為一所特殊的高級軍官和幹部學校,日後蒙古汗國有許多著名的高級軍事指揮官和朝臣都出身於怯薛。鐵木真用各種特權和優厚的待遇,把千、百戶以及白身人的子弟,選擇到怯薛裡來,把這些貴族籠絡在自己的身邊,藉以控制他們;怯薛軍的建立,使可汗掌握了一支親軍隊伍,在以後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它的人數不斷增加,使可汗實際上成為實力最強的軍官,足以“制輕重之勢”。

在完成軍制改革之後,鐵木真為使全軍將士儘快適應新的戰鬥體制法,通過圍獵、戰鬥遊戲、一對一格鬥等方式,進行戰前練兵活動,從而提高了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增強了官兵的戰鬥意志。這樣,鐵木真的軍隊得以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乃蠻部的挑戰。這時的蒙古軍隊全部都是騎兵,每人身穿皮革製成的甲冑、頭盔,用樺樹皮製成的箭筒裡插有數十支箭,攜“弓一、斧一,刀一、矛一,及需草原之草為食之馬數匹。有畜群甚眾隨軍之後。鐵木真隨後又在軍中正式頒佈軍令,制定了“札撒(法令)”,規定蒙古軍在出徵時,除了武器以外,還攜帶“兩個皮袋”(“皮袋是用來裝水和乾酪”的)、銅鍋、小型的帳篷等物品。他還規定了由9個人的戰士和1名十夫長所組成的分隊是軍隊的最小單位,是生死與共的戰鬥團體,戰鬥中丟棄負傷戰友者處以死刑,從而在將士們中樹立了一種同生共死,團結互助的戰鬥精神,;又根據遊牧民族戰鬥的實際特點,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紀律,《蒙古秘史》中對此有所記載:“戰勝敵人時,不可貪財。戰勝了敵人,那些財物都是我們的,我們共同分配。如果被敵人打退,退到最初衝出去的原陣地,就要反攻;退到最初衝出去的原陣地,而不反攻者,處斬!”。由此可見,蒙古軍隊是在戰爭勝利後共同分配戰利品,而在戰鬥過程中,不能因為搶掠敵人的財物而放棄追擊和戰鬥。這自然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蒙古風雲4 建忒該山整軍:鐵軍出世 v2

烏拉巴託博物館的蒙古騎兵復原

1204年6月16日,鐵木真祭旗出發,以哲別、忽必來為先鋒,沿著怯綠連河向乃蠻軍開來的方向迎去,汪古部的盟軍也趕來相會。蒙古軍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行軍數千裡,一路遊牧,一路打獵(一隻羊可以供50至100人食用),於當年秋天到達撒阿里川地方(在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東南百餘公里中央省東南部地區)。

太陽汗率領的乃蠻軍隊此時也已越過阿爾泰山,設營於杭愛山哈瑞河邊。這一天,兩軍的偵騎遭遇,雙方角逐中,乃蠻人奪得蒙古軍隊的一匹倒拖破馬鞍的瘦馬,將其送往太陽汗大本營。

這對鐵木真方面並不是個好消息,蒙古軍兵少馬瘦,加之遠來疲憊,確實是以逸待勞的乃蠻方面全線進攻的良機。好在蒙古軍中有人向鐵木真獻計,讓全軍散開,夜間每人點火五處,以為疑兵,迷惑敵軍。這一計策果然騙過了敵人,乃蠻部軍的哨兵在夜裡看見許多火光,說:“誰說蒙古人少?有比星星還多的燃火。”遂把抓去的那匹帶鞍子的瘦絡皮馬送給太陽汗。並向塔太陽汗報告說:“蒙古人的軍隊佈滿了撒阿里川。每天像水似的增加。有比星星還多的燃火。白天登山,夜間在曠野裡點起像星星那麼多的燃火。“

蒙古風雲4 建忒該山整軍:鐵軍出世 v2

蒙古軍點火以為疑兵

此時,太陽汗正統帥大軍駐紮在杭海嶺下合池兒水(即色楞格河右岸支流哈努伊河,發源於杭愛山北麓,流經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布爾幹省境內)。乃蠻的君臣開頭很瞧不起蒙古軍,說是如同羊羔兒,可以一口吃光,蹄和皮也不留。人多勢眾的乃蠻軍隊見見敵人戰馬如此瘦弱,連馬鞍都馱不住,以為人也不堪一擊,本已十分輕敵,結果卻惑於鐵木真“增火驚敵”之計,心存恐怖,猶豫不決,不敢出戰。兩軍對峙兩個多月,太陽汗失掉了趁蒙古軍人馬疲憊之機展開全線進攻的良機。結果使乃蠻自己的軍隊喪失了銳氣,還把自己束縛在狹長的地形之中,雖有利於防禦,但不便展開自己的優勢兵力,不能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只好固守山頭,坐待來攻。而鐵木真則爭得了時間,人休息好了,馬也餵飽了,只等衝鋒陷陣了。

不過,太陽汗本人還算有點頭腦,想用計取勝。他對兒子屈出律說,“(雖然)蒙古人的馬瘦,聽說有比星星還多的燃火,蒙古人不少呀!現在我們如果和那些蒙古黑傢伙打起來,就難以脫離開。槍刺在臉上的時候,他們都不眨眼;鮮血奔流出來的時候,他們也不後退。和這些堅忍的蒙古人,不能輕易開戰。現在蒙古人的馬瘦,我們先使部眾越過阿爾泰山,去整頓軍馬,引誘蒙古人上來,到達阿爾泰山麓時,就和他們開戰。我們馬肥,個個精壯,蒙古人的馬瘦,又加上疲勞,那時候我們就給他們迎頭痛擊。”

結果,屈出律對父親的計策嗤之以鼻,便譏諷起他來,“太陽汗像無知的婦人似地害怕了,才說出這樣的話。蒙古人從哪裡來的那麼多?蒙古人大部分跟隨札木合在我們這裡”。公平地說,屈出律的意見不是沒有道理的,但鐵木真的虛張聲勢的火光,引起了太陽汗父子在作戰上的分歧,父要撤退;子要進攻。這時候,乃蠻部的勇將火力速八赤偏偏火上澆油,聽到太陽汗意圖誘敵深入的想法之後,他憤憤不平地答道:“先王用兵,有進無退,馬的尾巴,人的背心,都不讓敵人看見。.現在要用什麼詐敗誘敵之計,莫非是心裡害怕敵人。如果當真心裡害怕,還不如叫女人來統帶軍隊!”太陽汗被他一激,不願擔個膽小鬼的臭名,喪失了理智,惱怒著說:“活著受罪,和死去也差不多,既然這樣,我們就打吧!” 立即躍馬出陣,出兵與和蒙古軍決戰。乃蠻軍隊聚集在杭愛山脈的納忽山前的平地上,依山傍谷,紮下大營,扼守咽喉要地準備與鐵木真決戰。這樣一來,乃蠻軍一方面已軍心動搖,無心戀戰,另一方面又頭腦發熱,欲想不敗,實在是難以如願了。

蒙古風雲4 建忒該山整軍:鐵軍出世 v2

影視中的火力速八赤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