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前哨,父子接力擁軍35載

东海前哨,父子接力拥军35载

福鼎台山島,是福建省距離大陸最遠的一個有居民的海島,島上除了駐防的某連官兵外,還有當地居民100餘人。就在這樣一個人煙稀少的小島上,周忠教、周孝評父子接力擁軍35載,被島上軍民廣為傳頌。

1982年6月,周忠教從浙江販運西瓜到台山島。上島不久,他就被駐島官兵的愛民情懷所感染:島上小學教師缺編,連隊戰士在訓練之餘就到學校教漁民娃子文化知識;誰家建房缺少勞力,島上的戰士就主動幫他們拉石頭、挑沙子;島上風大地瘠,駐島部隊每次在菜地收穫後總不忘給村民送上一些……深受感動的周忠教立下決心:“在島上一天,就擁軍一天!”

島上環境艱苦,蔬菜和肉類成了奢侈品。周忠教主動聯繫沙埕鎮的菜農,以不高於大陸市場的價格為部隊提供食材,同時義務幫助運輸。而這一干,就是整整17年。

17年間,周忠教堅守海島,一幕幕擁軍細節讓海島官兵銘記:部隊營房與碼頭之間是一段500多米長的土坡路,早年海島上沒有機動車輛,他光挑菜就挑斷了20多根扁擔;駐島部隊每年都有自養生豬需要宰殺,周忠教就義務給部隊殺豬;每次戰士突發急病需要下島,周忠教就協調船隻護送戰士下島就醫……

隨著時間的流逝,周忠教的年齡大了,島上島下為部隊奔波越來越力不從心。2000年,周忠教一個電話把在福州打工的兒子周孝評叫回了台山島,接過為連隊服務的“接力棒”。

2004年1月3日,新婚第3天,周孝評這位“新郎官”得知由於海上多日風大浪高,連隊補給供應不上時,馬上出去協調漁船前往送菜。西裝革履的他肩上扛著擔子,右手一大袋蔬菜,身後帶著他的伴郎隊伍拎著補給物資,一路走到碼頭邊。望著周孝評登上漁船遠去的背影,新娘王彩虹悄悄抹起了眼淚。

周孝評就是這樣,把官兵的煩心事,當成自己的心頭事。

2008年,周孝評購買了一輛拖拉機義務為連隊跑運輸,只要連隊有需要,他隨叫隨到。至今,他已換了2輛車30多個輪胎。

每逢過年,交通民船往往暫停運輸。為保障連隊伙食供應,周孝評年年承包漁船上島送菜,並在島上陪官兵過年。2014年元宵夜,連隊戰士小吳突發急性闌尾炎,當時風大浪高,留守島上的兩名船主都不願冒險下島。很少生氣的周孝評急了,他跑到船主李秀龍家說:“不是官兵守衛海島,我們能在這裡安心過節嗎?十八九歲的戰士生命危急,我們袖手旁觀,良心何在?”聽聞此言,李秀龍頂著夜幕把小吳送到碼頭,及時挽救了戰士生命。

凡是方便戰士生活的,周孝評總是義不容辭:島上沒有銀行,他就是戰士們的“取款機”——幫忙下島取錢;島上沒有快遞,他就是戰士們的“快遞員”——幫忙收發郵件;島上沒有理髮師,他就一個電話把妻子叫上海島,免費為官兵理髮……如今,這對父子接力擁軍的故事仍在延續,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擁軍隊伍。

父子接力守海島,一生不變擁軍情。周忠教、周孝評父子35載愛軍擁軍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身在何處,不論身居何位,始終都不能忘記,有國才有家,國防強大祖國才能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