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屯那些事兒:來孔家拜年的人都要把屋子擠滿了

只一會兒功夫,家裡就同時來了一夥人,大概有七八個左右,手裡都拎著一小包東西,無非是磚茶、糖果之類的,相繼進了正堂後,小心地把禮物放到供桌上,因為屋子裡太小裝不下這麼多人,所以也有慢慢踱到屋外的,一起跪在地上開始給磕頭,嘴裡還大聲地說道:“給幹大幹媽拜年了,祝兩位老人壽比南山。。。。。。”自然又是過年時常用的吉祥話。

“哦,快起來,快起來,新民,把人都讓到客堂裡,我這就下來。”老太爺還沒從炕上下來呢,聽到外面的動靜,在裡面喊道:“大家空懷出去,滿懷進來。大家吉祥。”

馬蓮屯那些事兒:來孔家拜年的人都要把屋子擠滿了

孔仁和玉蘭忙著安排桌子,端茶倒水,遞煙問好。老太太和老太爺又從自己的屋子進了客堂,坐著的人又站了起來,屋子裡頓時熱鬧起來。

“幹大,乾媽身體好啊?”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是叫王建成,是村子裡楊木匠的兒子,小時候得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病,一到晚上不睡覺,瞪著兩隻大眼睛嚎哭,村子裡的醫生,鄉里的醫生,甚至喇嘛廟裡的藏醫都看遍了,但大家都拿他沒辦法,人們都說這小子沒治了,可能中了啥邪,要一直這樣下去,不但孩子受不了,大家也被折磨得夠嗆,索性給他講講迷信試試吧。就抱到了孔家,當時正處壯年的孔宗聖太爺已經是十里八村比較有名的陰陽先生了,他看過這小孩後,給他家用了一個奇怪的處方:在正對小孩子炕的天花板上,倒掛一支用竹籤做的弓箭,寓意射殺纏繞孩子的惡魔鬼怪;又用桃木做了一把小劍掛在楊家大門口,用來擋住進出家門的厲鬼;然後讓他拜在“三清”神前,並給他“開了光”,嘿,奇蹟出現了,自此以後小傢伙不僅不鬧,而且能吃能睡,能喝能拉,一年年下來現在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壯年漢子了,現在繼承了楊家木匠的手藝,是遠近有名的蓋房好手。這是個天性活潑、熱情大方的人,更因為他的一技之長,所以說起話來嗓門自然比別人大:“幹大,乾媽看上去很硬朗!雖說在一個村兒裡,但一年才見幾次面呢?前幾天我姆媽還說起兩位老人來了呢。”

“幹大幹媽好啊,好久沒來看您兩位老人了。。。。。。”

“我媽讓我給您帶了點酥油,說泡著喝茶對肺好。。。。。。”

其他人也接著他的話茬紛紛給兩位老人問好。

馬蓮屯那些事兒:來孔家拜年的人都要把屋子擠滿了

“都好,都好,大家都好!看著你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的樣子,我心裡也高興。現如今這社會一天一變,日子也會跟著好起來。”孔老太爺今天也很高興,看著坐著的這一屋子晚輩,坐在正中間環視著每個人,他的心裡自然是感慨萬千。

現在的生活又漸漸步入正常,恍然若做了一場很長時間的噩夢一般,猛然間醒轉過來,卻發現除了出一身冷汗外,周圍的事物依舊如初,恍恍惚惚間,心裡剩下的只是夢中被驚悸的那絲慌亂和不安,隨著時間的消失,也便慢慢從容了。

孔老太太也跟在老太爺身後,原本不肯入座,禁不住大家的死拉硬拽,看了看老太爺沒啥反應,無奈之下了緊挨他坐了下來。一時眾人問好寒暄,說長道短,好長一段時間才漸漸安靜一些。孔仁和媳婦玉蘭則忙著端茶倒水,遞煙敬酒。

鄉里時興“進門八杯酒”。不管年長年幼,是男是女,在逢年過節的日子裡去別人家做客,首先要過的是敬酒這一關。西北民風淳樸,加之氣候寒冷,一般的人都能喝個半斤八兩的白酒。所以這八杯進門酒也就不在話下了。

孔家自不像平常人家那隻過年只沽一二斤散酒打發了事。孔家老三孔禮和老四孔智專門從縣城裡用塑料桶批發了四桶青稞酒,以備過年時飲用。

馬蓮屯那些事兒:來孔家拜年的人都要把屋子擠滿了

孔家自然是男人在堂屋裡招呼客人,女人在廚房忙碌茶飯了。孔仁、孔義、孔禮、孔智兄弟四個陪著父母在堂屋裡勸煙遞茶,划拳敬酒,而玉蘭一個人在廚房燒火做飯。孔禮和孔智時不時地也被大嫂叫去拉風箱、抱柴火。

玉蘭在廚房裡忙著做“粉湯”,以作為今天早上這麼多人的早飯。“粉湯”即粉條湯的意思,類似於現在的酸辣粉,但只有辣味而無酸味;裡面多了豬肉、土豆、豆角等蔬菜,又有點像東北亂燉,卻沒有那麼粘稠。這種食物就著饅頭或其他麵食,適合很多人在一起吃。

她正忙乎的時候,老二孔義的媳婦劉慧芬急急忙忙地進了廚房。

“大嫂子,咱家來這麼多人,早上給他們吃啥呢?”人還沒邁進廚房門,她就風風火火地朝裡面問道。廚房原本光線不亮,再加上鍋裡的蒸汽籠罩在整個屋子裡,使裡外的相互看來都好像在濃霧中一樣。

“快進來把那些洋芋的皮削了,小心腳底下那盆水。”玉蘭從聲音中聽出是慧芬來了,心裡一陣輕鬆,在裡面邊往灶裡添柴火邊喊道。

說起孔家老大媳婦玉蘭和老二媳婦慧芬,村裡人十個有九個會豎起大拇指誇獎她們。倒不是因為她倆如何賢惠、如何孝順,單是作為兩妯娌,她倆的那種親若姐妹、情同手足的關係,就能讓大家說一陣子的了。

要說在一個家裡,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和妯娌關係了,本不是一家的人,偏偏要住在一起過日子,一起操心家裡那點油鹽醬醋的事情,就是親兄弟胞姐妹也會有紅臉的時候,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可是她倆偏偏不像其他家的妯娌那樣,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就鬧得雞飛狗跳,過門這麼多年愣是沒紅過一次臉。平時雖然也不是鄉親們誇的那樣“相敬如賓”,卻是那種自然、毫不做作、從無扭捏作態、純樸的關係,兩個人也從不刻意地維護或者是破壞這種關係,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實和真誠。

玉蘭性格比較溫和,脾氣是極好的。而慧芬則是潑辣幹練,脾氣急躁,眼裡不容進一粒沙子,所以平時免不了跟丈夫孔義打架吵嘴,但對大嫂卻是一萬個依順。

說話間兩個人已經蹲在一起,一邊聊家常一邊幹活,玉蘭頓時輕鬆了很多。

本來孔義夫婦是分家另過的,大年初一早上,他夫妻小家自然不會有人去拜年,也無需在家等著應酬,所以一起來收拾完畢就趕了過來。

等玉蘭和慧芬把做好的粉湯端進屋時,裡面已經有兩三個不勝酒力的人喝得面紅耳赤。“進門八杯酒”,孔家用的是兩個比平常人家要大上一圈的銀盃,如果八杯加起來至少有三兩左右,所以一般酒量的人自然承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