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补贴净利就降9成!中通客车转嫁山东重工“以退为进”?

10月11日公布的中通客车三季度预告依旧不如人意,而公司将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继续归咎于政策补贴的持续退坡。作为业内最早布局电动客车的企业,中通客车在政策的收紧下是否面临风险?转型受阻后,山东重工集团的介入是否能让企业得到庇护?

没有补贴净利就降9成!中通客车转嫁山东重工“以退为进”?


10月11日,中通客车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的业绩预告,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000-3500万元,相比同期的净利润1.22亿元,利润大幅下降了75.39%—71.29%。而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仅为150 万元-500 万元,相比同期大降逾90%。

公司表示,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系2018 年国家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持续退坡,国内客车行业持续下滑,同时因国家新能源客车推广补贴资金未到位造成公司融资费用增加导致。

事实上,中通客车今年的一季度报和半年报中,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公告中每次提到业绩下降的原因,都归结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为何补贴政策的滑坡会对中通客车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公司究竟有多依赖新能源车?

抓住政策机遇 布局新能源车

中通客车是业内最早启动对电动客车相关技术研究的公司。2008年,借助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下,中通新能源客车开始了产业化征程。2011年开始,中通客车建立了电控系统、动力电池和动力系统三大核心实验室。同年,中通客车投资13亿元,建设新能源客车及节能型客车生产基地项目,2014年,三万台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投产。

2015年,公司投资兴建的6000台套插电式耦合系统投入使用,同年,电池生产线也正式投产。截止2017年,中通客车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科研人员数量相交过去成倍增长。

通过押注新能源客车,2015年中通客车总共销售各类客车17599台,其中新能源车就占到了60%。从纯电动客车这块来看,当年销售的纯电动客车共计8387台,几乎占据了总销量的近一半。

2016年,中通客车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行业第三家跨入百亿级别的企业,全年共销售1.8万辆,跃升至行业第二,其中新能源客车1.4万辆,占比达到77.8%,利润贡献度达90%。新能源客车成了产品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种收入结构为政策退坡后的公司收入埋下隐患。

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3年合计拨款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金共接近200多亿元,到了2016年,分为四个批次发放的补贴累计超过380亿元。

随着补贴的不断增加,“骗补”这一词在新能源车行业里开始发酵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6年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之后在其官网上通报了核查的结果,其中有五家客车企业被点名。之后,作为骗补重灾区的新能源客车,被大幅削减补贴额度。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调整,客车行业主销的8米以上纯电动客车最高国家补贴均下降20万元,最小下调幅度40%,其他新能源客车车型国家补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同时增加3万公里运营里程的申领条件等。

到了2018年,政策再度收紧,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续航里程提出更高要求,还将电池能量密度、车辆能耗按一定公式计入补贴系数。其中,快充类纯电动客车退坡幅度约33%至35%,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退坡幅度约50%

转型受阻 以退为进?

2018年8月14日,中通客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

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属国有控股,由潍柴控股集团、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联合组建。公司旗下拥有潍柴动力、山推股份、潍柴重机、亚星客车、德国凯傲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

本次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前后股权结构变动情况如下:

划转前:


没有补贴净利就降9成!中通客车转嫁山东重工“以退为进”?



转让后:


没有补贴净利就降9成!中通客车转嫁山东重工“以退为进”?


公告显示,此次国有股权划转实施后实际控制人由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控制方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次重组其实早有预兆,早在2017年11月,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就开始兼任山东交通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不久前,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树朋也曾对外透露,补贴退坡将加速新能源客车市场化进程,未来新能源客车产业的整合在所难免。

据悉,目前中通客车只有整车业务,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零部件配套产业。而山东重工旗下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商用车动力总成产业链或将有效补强公司短板。

同时,山东重工集团也早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旗下潍柴集团牵头承担的《面向重型载货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与控制项目》已获立项批复,包括5000万元科技专项经费和2500万元配套资金亿到位。而旗下收购的亚星客车同样也属于新能源整车领域。

不过,对于此次入主,外界也产生了疑虑,同样是新能源整车,亚星客车的汽车销量和业务类型与中通客车相似度极高,这样的整合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否合理?在高补贴退烧后的新能源车市场下,中通客车究竟是欲意转型还是寻求庇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