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走红”背后的“尴尬”

吃饭、看电影、逛超市,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可以付钱,有时还可以享受优惠,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买菜扫一扫,买早餐扫一扫,打车扫一扫……移动支付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9月底,黑龙江鸡西一位老人在超市“使用现金被拒”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无现金社会”、“无现金时代”等名词也再度被热议。在移动支付渐成主流的背景下,你有多久没使用过现金了?你遇到过“有钱花不了”的尴尬事吗?你对移动支付还有哪些担忧呢?

城乡随处皆可移动支付

菜场、超市、饭店以及出租车乃至路边小摊、停车场……只要你表示用手机付款,老板都会拿出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让你“扫一扫”。更多的商家为了便利还制作了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台卡、挂牌、贴纸,放在显眼位置或贴在墙上,方便消费者选择付款。

出门没带钱包,买东西没有现金……不知从何时起,这已不再是问题,只要有手机可移动支付,就可以随时随地移动支付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

“现在我出门经常不带钱包和现金,因为不管大到几千块钱的电器,还是小到几块钱的早点,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的。”在城投大厦某单位上班的李女士说道。前段时间,李女士下午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个卖馒头的小摊点。“4个馒头两元四角。呀,我又忘带钱了!”当李女士发觉自己没带现金时,卖馒头的大妈已经拿出了两块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挂牌,问她扫哪个。“刚开始时,我觉得买几毛几块钱的东西也用手机支付多少还有点尴尬呢。”李女士说,她后来发现身边很多人都首选手机支付的方式,而商家们也是欢迎的,压根无关钱多钱少,只为便利。

记者走访了市区人民路、梅山路、解放路等路段上的多家店铺了解到,经营者都很欢迎顾客使用手机支付。梅山路上一家烟酒店老板小云说:“柜台上放着二维码台卡,顾客付钱基本都用手机扫码,手机发出‘滴’的一声提示音,就代表完成付款。我只要查看一下手机确认就行,不用担心有假钱也不需要找零。”

不仅仅在市区,如今在我市的乡村,几乎都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移动支付。“‘十一’期间,从外地回来的人到我们这小店买东西都是用手机付款。”裕安区苏埠镇上一家小百货店店主张成算了下,有时一天收到的微信付款会有一两千元。

近年来,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大力推广“无现金社会”。微信在2015年提出“无现金日”概念,有资料显示,2015年和2016年,参与“无现金日”活动的商户门店数量由8万家增至70万家。2017年,支付宝也提出“无现金”概念。微信和支付宝在日常支付中还有着一些优惠活动,如支付宝有红包,付款前扫描红包二维码,消费者和商家能同时获得奖励;微信支付有“摇摇乐”,在周末及特定活动期间,使用微信付款有机会获得当笔免单或红包。

便利还有优惠,让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移动支付。“你有多久没使用过现金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都表示不是记得太清楚了,有的人说几天,还有人说半个月、一两个月的,其中90后年轻人还有半年时间未带过现金的。

移动支付热带来的“尴尬”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并热衷移动支付时,也有些市民会因“口袋里有现金”、“一直以来习惯使用现金”等原因仍会使用现金支付方式。不过他们发现,有时用现金支付比移动支付麻烦多了。

国庆期间,在市区万达广场的一家饰品店,市民吴小姐选中两个发箍后,拿出一张100元现金递给店主。店主却问道,“我没零钱找,你能用微信支付吗?”吴小姐只好收起现金,用手机微信付款。吴小姐告诉记者,很多商家并不会直接拒收现金,而是会提醒顾客可使用便捷的手机支付。如果顾客坚持用现金支付,商家则会表示没有零钱。拒收现金的商家并不多见,但线上提供优惠或折扣的商家则很多,同时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优惠力度会让更多的市民倾向选择移动支付方式。

用现金不受“待见”还没有优惠,为啥不用移动支付呢?9月底在网上传播的一段发生在黑龙江鸡西的视频,让大家看到了很多老年人的答案。9月23日,黑龙江鸡西67岁谢大爷在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大爷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拦住发生冲突。大爷很生气说道:“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虽然手机支付有便利还有优惠,但手机支付必须使用智能手机,还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支付,对网络支付功能不熟悉的老年人便遭遇了“支付困境”。虽然随着“互联网+”概念推广,如今很多老年人也很感兴趣和想学习,在我市老年大学就有不少学员选报了电子商务和智能手机班。不过很多老年人仅限使用电脑QQ、微信聊天等,对注册网银、连接WIFI、绑定银行卡等移动支付,还是无从下手和完全接受。在65岁的张阿姨看来,手机优惠是“年轻人的”。前几天,张阿姨到市区一家母婴用品店给外孙买奶粉,发现店里贴着醒目促销告示,只要用手机关注商家微信,就能享受微信支付立减10元的优惠。张阿姨也想掏出手机参加活动,却因不会操作无奈作罢。

“丫头教过我怎样使用手机微信支付,有她指导着我还能凑合着用,但我独自出门还是觉得复杂不会用。”“孩子给我新换了智能手机,但操作对我们老人来说太复杂了,学得慢、忘得快。”“转账怕自己看不清,手指点错了可就麻烦了,还是用现金安心,而且用手机还费流量”……除了智能手机复杂、学习费劲外,不少老年人还有着担心支付不安全的顾虑。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有104.6万人。尽管我市老年群体数量很大,但在移动支付中他们还属于占比较低的人群。

安全与便捷才是王道

城区一家商铺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和帮助老年顾客使用手机支付,她不仅在收银台张贴宣传单,有时还会为老年人讲解支付的操作步骤,但收效不大。七里站一家超市收银员林女士表示,大多年轻的顾客会选择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的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而店里通常也会备好零钱,以方便现金找零。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手机支付用户已达5.27亿人。另据央行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09亿笔,金额达7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増长逾17%和16%。

央行也曾在7月发布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而对于“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的情形,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称,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也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如何看待移动支付与现金支付的“PK”呢?大多市民认为,移动支付的确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但移动支付多为年轻人熟悉和使用,而部分老年人为主的群体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至于移动支付的优惠力度大于现金支付的现象,在采访中,有老年受访者认为,“无现金社会”不能忽视了老年群体的感受,商家应该保留欢迎现金支付方式,并让使用现金的消费者享有移动支付同等的优惠。

至于“无现金社会”、“无现金时代”,很多人认为,移动支付虽发展迅速,但“无现金社会”能多快到来,还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群体的使用习惯,因此要在便捷性上多下功夫。同时,无现金支付盛行下,各种新型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各种移动支付方式还要在安全性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使之更好更安全地融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