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 老司机30年见证“贵州速度”

自从成为成都铁路局贵阳机务段指导司机,只在后方动车组非正常应急处置台(下称“信息台”)前坐镇指挥后,王昌利已很少亲耳听到响亮的火车鸣笛声。但那独特的金属声,依然清晰印刻在脑海里。他似乎还是40多年前,听着父辈的铁道故事雀跃不已的小少年。

那时,少年心中就有一个梦:总有一天,他也要开火车。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开,就是30年。46岁的王昌利陪伴贵州铁路机车历经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组的升级改造,也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贵州铁路通达天下,连接未来。

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 老司机30年见证“贵州速度”

经由越来越长的铁轨,感受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涌向贵州。

30年“未下车”的司机

成为指导司机后,王昌利如今的工作地,是在贵阳北站附近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工作内容还是“开火车”,只不过是隔着信息台的电脑屏幕、对讲机,“看”其他司机开火车。

听上去简单,实则并不轻松——他需要确保每趟动车司机在驾驶途中每个环节操纵到位,一旦动车组发生故障或者非正常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处理意见,确保每趟动车顺利运行。作为动车组后方的指挥“大脑”,他的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12种型号动车的操纵方法和工作原理,深深镌刻在王昌利的脑海里。

身在办公室,心,却得时时刻刻在车上。王昌利开玩笑说,这辈子,他都别想“下车”了。

王昌利“上车”是在30年前的1988年。作为“铁二代”的他,从小就把“开火车”这个梦想种进了心里。1988年,王昌利从学校毕业后,如愿以偿进入遵义机务段工作。1989年初,贵州山区铁路川黔线上,王昌利开始了他的火车司机生涯。

王昌利说,一开始,他学的是内燃机车,这曾令他颇感失落。王昌利回忆,与如今整洁、舒适的动车组驾驶室不同,内燃机车的驾驶室较“脏”,他在车上从来穿不上干净衣服,而皮鞋沾了油,坏得特别快,3个月就得换一双。

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 老司机30年见证“贵州速度”

王昌利向记者讲述30年火车司机生涯。

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

1991年,川黔线完成了电气化改造,王昌利便转向了他梦寐已久的电力机车SS1型机车的学习。王昌利说,有了内燃机车的驾驶经历,他掌握电力机车操作要领时上手很快,甚至顺利“征服”了SS3B型机车。

2005年,王昌利早已是驾驶着火车在沪昆线东段干线行使的“老资格”了,拥有内燃、电力机车操作资格证,经历两次电力机车转型。但王昌利泡在机车里的时间,仍然比在家多。他每天绞尽脑汁琢磨的只有一个事:怎么当一个“好司机”,把每一种型号的火车,都能开得又稳又好。

彼时的沪昆线东段干线,长大坡道和起伏坡道居多,最难、最考验技术的就属机车在坡道上的调速、起车和过分相绝缘。再加上当时正值牵引机型由SS1型电力机车向SS3B型重联转型的过程中,司机要想在困难区段准确掌握“提”、“回”手柄时机,达到平稳操作,实在不易;一旦调速不当,很容易产生冲动、坡停,甚至发生断钩事故。

王昌利凭借自己的机车操纵经验,啃透了SS3B型机车的电路气路控制原理,在《机车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防止货物列车断钩操纵方法”和“防伤三看法”,在司机间进行推广学习,有效保证了平稳操作,实现行车安全。

“成为一名好司机,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靠两颗心驱使。”王昌利说,一颗是细心、一颗是责任心。

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 老司机30年见证“贵州速度”

动车组信息台是王昌利如今的“阵地”。

他把高铁开进贵州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运营,王昌利也正式迎来了火车司机生涯中的第三次转型:成为贵阳机务段首批动车司机。

早在同年10月、贵广高铁联调试运前夕,王昌利就沿着川黔铁路,从湖北恩施将试验车开进贵州,成为第一个把高铁开进贵州的列车司机。贵广高铁开通当天,他又作为首发列车司机,第一个将动车开进了贵州侗乡苗寨。

2017年,“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诞生了,这是我国最先进的动车组。开“好车”,是每个司机的梦想,王昌利也不例外。12月28日,王昌利如愿以偿驾驶着复兴号,安全正点地完成了牵引任务。

2018年1月25日,王昌利又作为渝贵铁路首发司机,将D8592次动车组列车从贵阳北站缓缓驶出。

王昌利在贵州铁路上实现了数个“第一”,他在业内被称为“贵州速度”第一人。他本人最自豪的,也正是以火车司机的身份,见证贵州火车从曾经的“绿皮火车”到“高铁”的转变,贵阳从原来的“久在深闺人难识”,成为如今的西北、西南至华南地区的高铁网络中心。

王昌利记得,2008年他跑川黔线时,一趟最长得跑12个小时,还需得两个司机、分4轮换着开。现在,一趟高铁,两个多小时便到了。

2018年9月23日,贵阳至香港高铁开通运营,王昌利坐在信息台前——而不是驾驶着动车——经历了贵州铁路线的又一次“延伸”。

他说,等时机合适,他也要坐高铁去香港游玩——如同身边每一个贵州人,经由越来越长的铁轨,感受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涌向贵州。

​文:记者 刘姝

图:记者 刘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