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解放大軍強渡長江,到底是李宗仁聽了白崇禧的什麼主意?


1949年解放軍決定渡江作戰時,他獻計代總統李宗仁放棄長江防線,保存實力,退守西南,以觀時局,白崇禧足智多謀,號稱軍中諸葛。然而這時候的李宗仁卻只是一名無實權的光桿司令,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湯恩伯部只聽命於蔣介石,他根本調不動,按照蔣介石的軍事佈署,將75個師約45萬兵力佈防於江西湖口至上海一帶防線。所以,此時精明的白崇禧再有什麼錦囊妙計也無濟於事,白崇禧的戰略意圖根本無法實現。

解放戰爭到了後期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精銳消亡,國民黨那些所謂的主力和美械裝備的部隊殆盡,蔣介石所統治的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他們對蔣介石政權已經失去了信任,國民政府敗局已定,軍事上的潰敗,令美國對蔣介石大為不滿,這時美國想放棄蔣介石並扶持李宗仁上臺拯救殘局。白崇禧也連續發送兩封電報,希望蔣介石儘快下野,能夠促成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和平談判。

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元旦公告,表示“個人進退出處無所縈懷,一切取決於國民之公意”,首次表示同意下野。但蔣介石並不是這麼一個好說的主,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奪得了國民黨大權,此時儘管國民黨軍隊精銳失去,但是蔣介石在軍隊中的號召力還是無人可比的,在國民黨中,此時還有100多萬的部隊,大部分駐守在長江沿岸,還有西南地區。


蔣介石去了溪口後,對這些軍隊的控制權並沒有喪失,反之,李宗仁這個人儘管被擺上了總統之位,但是行政院等大部分機關都不是他說了算,他所統帥的只能是個20萬軍隊的桂軍體系還有廣西地區。1949年1月,行政院在院長孫科的率領下遷往廣州,形成一國三公的局面,李宗仁徒有代總統之名,孤守總統府,卻手無寸權,面對的是一個棘手的爛攤子。

所以,在渡江戰役時,白崇禧的退守西南的建議雖然得到李宗仁、何應欽等人的贊同,可是李宗仁根本沒有指揮力付諸實施,沒有蔣介石的首肯,臺前的傀儡李宗仁寸步難行,和談破裂後,百萬解放軍強渡長江,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潰不成軍。

桂系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殘部退入越南。而大半輩子親密合作、共同進退的李宗仁、白崇禧最終也分道揚鑣,李宗仁以治病為由流亡美國,1965年迴歸祖國。而白崇禧隨蔣赴臺,晚年鬱郁暴斃而終,死因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