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扶贫牛”无缝对接贫困户

(通讯员 陈应国)云南省祥云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新路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资金以入社分红的形式投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能繁母牛寄养协议,建档立卡户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寄养或领养方式,每年可以有稳定收入,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对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走出了无缝对接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新路径。

为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目标,祥云喜三农合作社采取“扶贫牛”寄养托管的方式,一种寄养托管的方式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缺乏劳动能力、缺乏饲养场所和缺乏养殖条件的情况下,由乡镇、村和挂包干部协助,将养殖项目委托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其饲养和出售,将牛寄养在合作社,依托喜三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寄养托管”和养殖场就地务工增收双驱动,由合作社帮助养殖,产权归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000元,母牛产仔后,牛犊出栏后还另行分红。项目(品种)的资本金,以“六个一点(上级补一点、部门拿一点、企业扶一点、挂包单位帮一点、互助金助一点、贷款贷一点)”的方式补助投入,不足部分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垫支,待获得收益时,扣除垫支费用和饲养费用后,全额将收益支付给农户。

另一种寄养托管模式则是将牛牵回家自己养殖,产下牛犊后由合作社按照签订的协议作价回收。沙龙镇白石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友武等几户农户牵回家自己养殖的母牛先后产仔,合作社视牛犊状况以7000~8000元的作价回收。在开展寄养托管工作中,采取鼓励寄养托管的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发展增收产业。按照能繁母牛每头5000元的补贴标准,沙龙镇结合当地产业扶持政策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县扶贫办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能繁母牛产业建设项目,采取由合作社垫付能繁母牛超过补贴标准部分资金等方式,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有一头能繁母牛。

目前,祥云县喜三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新建年出栏200头肉牛养殖场基地建设项目,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带动一般养殖户100户。基于有些农户不具备养殖条件,合作社采用了寄养托管模式来扶持贫困户,与贫困户签订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来为贫困户创造效益,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其中寄养托管79户、自养5户。合作社本着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原则,使贫困户从饲养能繁母牛繁忙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从事其他行业,拓宽了致富渠道。到目前,祥云县喜三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进行了两次保底分红,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均获得1000元的保底分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