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護照,縱使國弱文字也霸氣,沒有照片也不會認錯人成世界之最


中國第一本護照實為1689年,由清朝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一直延續至1839年。圖為光緒年間的中國護照,護照後面寫著: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查驗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滯。雖然當時國弱,但這段話現在看來也是非常霸氣。

1840年以後,中國清朝政府礙於西方強權,開始授權駐中國各國領事館發放護照,且不用中國官方認證,此情形在上海租界最為盛行。當時的護照為“單人單紙”。

礙於技術等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護照並無照片等設置,為了正確辨別持照人真偽,中國護照多為以文字描述持照人的“體貌特徵”,如身高、體態,還有英文描述。

因為文字冗長護照面積頗為巨大。例如以1899年9月1日,由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依權責簽發給中國某外交翻譯官的一紙護照來看,其護照長87釐米,寬56釐米,實是為近代世界護照中,最大的一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