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爲主流文化

不知從何時開始,周圍多了一些中性人群,在抖音以及其他短視頻軟件上也經常看到有些女性化的男孩子,起初的確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有好事者親切地把他們稱之為“娘炮”,當然了這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詞彙,但卻很形象。

“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

娘炮文化”近年來日漸興盛,如果那一部電影電視劇不請上幾個小鮮肉,似乎都不敢見人,與此同時,小鮮肉們憑藉其“絕世容顏”,不僅收穫了大量粉絲,還賺取著天價的片酬以及各種廣告費。

很多年輕人也以他們為榜樣,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的確十分成功。背臺詞不存在的,會念數字就行了,出個鏡就OK了,危險動作那更不能有,替身幾個,甚至十幾個都等著呢,演技算什麼?不照樣一年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拿著。

娘炮文化”也是文化,我並不排斥,但“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也從來不是主流文化,在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小國之外,幾乎所有國家的“娘炮文化”都是邊緣文化,為什麼會這樣?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

比如美國是超級大國,一直對外輸出美國文化,對世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屬於國家軟實力,這種文化的輸出甚至強於槍炮。這也體現在美國大片裡,男主角很多都是硬漢形象,無論是金剛狼,還是綠巨人再或者滅霸甚至死侍也是如此。

不可否認我也喜歡約翰尼德普的傑克船長,沒錯他看起來是有點娘,但他的這種娘似乎是裝出來的,無論是第一部擊殺巴博薩,還是狂風暴雨中與章魚船長在桅杆上一決生死,我看到的是一個強硬的狡猾的性格複雜的傑克,這是一種與小鮮肉完全不一樣形象,給人的感受也是如此。

“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

美國用硬漢形象展現了它的強悍那麼娘炮又展現的什麼呢?不要跟我說外表看來十分軟弱,但有強大的內心,當然是有這樣的人,但數量很多嗎?應該只是少數,不,用稀有來表達更為準確,反正我不曾看到一個,也許他們內心真的很強大,那麼體現在哪裡呢?他們有展示過嗎?那又有誰會相信呢?

“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

百年前愛因斯坦評價中國人用了三個詞彙“勤勞,骯髒,愚鈍”,雖然愛因斯坦的總結有失偏頗,但不得不說當時很多的國人所展現的就是這種形象,這種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增強了別人的僭越之心,也無法形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尊心也會遭到削弱。

“娘炮”文化也是如此,當今世界無論在哪國,娘炮都被認為是弱者的表現,娘炮文化如果興盛不衰,導致一個國家的男人都有娘炮化傾向,恐怕在國際上連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要知道現在任意一國的軍隊組成都以男人為主的。男女有別,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模樣,也許未來性別問題會被淡化,但起碼現在不行。

“娘炮文化”絕不能成為主流文化

我是煙雨醉逍遙,我不娘,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原創請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