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爱管闲事”的科学家,听说他的研究成果“搞垮”了国外很多实验室,同行业的人都打听施一公做什么研究,好避开他研究的领域。

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身兼数职。作为一位旅居在外的河南游子,在任何场合都丝毫不掩饰对家乡的热爱。作为前清华大学副院长,他对中国教育也有很深的忧患意识。

归国以来,施一公一直都是中国科技界的明星人物。他何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待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的话或许能解释部分原因:“施一公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出了比在国外更好的、更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但不仅止于此。”


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经历了落选中科院院士、挂职北京市卫计委、出任清华副校长等一系列事件。每一次,他都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也不时夹杂着质疑和争论。但无论怎样,施一公只按照自己的步调,朝着他当初立下的目标前进,犹如他每天的时间表一样稳定:夜里1点睡,早晨6点半起。

施一公在清华大学修满双学位,却提前一年毕业,随后获得世界顶级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后,拒绝了高达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毅然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则表示:“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熟悉科研的人都知道,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是值得吹嘘一辈子的事情。

面对这些荣耀,他却说:我确实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特殊之处。继“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马云、“不知妻美”刘强东后,“毫无特殊”施一公紧随其后。但这份“毫无特殊”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写的“人”字。

施一公出生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分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父母毕业后志愿到河南工作,施一公就出生在河南。1984年,施一公从河南省实验中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对于地域歧视,施一公态度非常鲜明。在国外时,他碰到一个中国人,很亲切地聊起来。他很自然就问道:您是哪里人?对方说:河北人。我说:哦,那咱们很近,我是河南的。

这时对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其实我也是河南的,在河北邯郸生活过两年,只是河南人名声不太好,所以被问时总说自己是河北人。施一公听后感慨良多:咱们至少都是中国人吧!不是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道理吗?

对于出任清华副校长一职,施一公表示,他可以发挥他比较了解国际一流大学的特点,让母校变得更好。对于记者问:“你究竟是更愿意做一个体制的改革者,还是只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施一公沉吟了片刻,才回答说,“为了科研能做好,有必要做一点前者。”


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认为,如果我们最后无论是学习也好,研究也好,还是做什么也好,最后我们主要的着眼点是什么工作挣钱多,什么工作能够生活得更富足,这个至少对年轻人来讲,是太不可思议的狭窄了。这一点和高晓松批评奶茶妹妹前男友梁植的观点倒是很一致。

在清华,施一公被封为“风一样的男神”——说话快,走路快,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不仅因为他是个急性子,更是为了省时间——他每年要给清华的本科生上满100节课时,同时身兼数个行政职务。

1989年7月,施一公经历多个职业选择尝试后,纠结了一晚上,最终决定考托福GRE出国,去美国读生物学。在霍普金斯的5年读博期间很辛苦,由于数理思维太严谨,施一公常常绕不过这个圈,总觉得学生物怎么那么难,但最后他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从清华副校长到民办大学创始人,科学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30年后的2018年1月,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加入民办大学西湖大学的创始团队。他希望西湖大学能够在十年内做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样“小而精”。施一公是否能让世人再次瞩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