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他的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愛管閒事”的科學家,聽說他的研究成果“搞垮”了國外很多實驗室,同行業的人都打聽施一公做什麼研究,好避開他研究的領域。

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身兼數職。作為一位旅居在外的河南遊子,在任何場合都絲毫不掩飾對家鄉的熱愛。作為前清華大學副院長,他對中國教育也有很深的憂患意識。

歸國以來,施一公一直都是中國科技界的明星人物。他何以能夠擁有這樣的待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的話或許能解釋部分原因:“施一公在中國的土地上,做出了比在國外更好的、更有價值的科學成果。但不僅止於此。”


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經歷了落選中科院院士、掛職北京市衛計委、出任清華副校長等一系列事件。每一次,他都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也不時夾雜著質疑和爭論。但無論怎樣,施一公只按照自己的步調,朝著他當初立下的目標前進,猶如他每天的時間表一樣穩定:夜裡1點睡,早晨6點半起。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修滿雙學位,卻提前一年畢業,隨後獲得世界頂級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學位。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後,拒絕了高達1000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毅然回國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羅伯特·奧斯汀則表示:“他是我們的明星,我覺得他完全瘋了。”

“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呢?”經歷攀登的艱辛,山頂總會有無盡的風光。如果僅僅因為科研,施一公不會回來,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迄今為止,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細胞》發表11篇、《自然》發表7篇、《科學》發表3篇。熟悉科研的人都知道,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是值得吹噓一輩子的事情。

面對這些榮耀,他卻說:我確實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任何特殊之處。繼“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馬雲、“不知妻美”劉強東後,“毫無特殊”施一公緊隨其後。但這份“毫無特殊”讓我們看到一個大寫的“人”字。

施一公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分別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父母畢業後志願到河南工作,施一公就出生在河南。1984年,施一公從河南省實驗中學被保送至清華大學。

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對於地域歧視,施一公態度非常鮮明。在國外時,他碰到一箇中國人,很親切地聊起來。他很自然就問道:您是哪裡人?對方說:河北人。我說:哦,那咱們很近,我是河南的。

這時對方不好意思地解釋說:其實我也是河南的,在河北邯鄲生活過兩年,只是河南人名聲不太好,所以被問時總說自己是河北人。施一公聽後感慨良多:咱們至少都是中國人吧!不是有“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道理嗎?

對於出任清華副校長一職,施一公表示,他可以發揮他比較瞭解國際一流大學的特點,讓母校變得更好。對於記者問:“你究竟是更願意做一個體制的改革者,還是隻做一個純粹的科學家?”施一公沉吟了片刻,才回答說,“為了科研能做好,有必要做一點前者。”


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施一公認為,如果我們最後無論是學習也好,研究也好,還是做什麼也好,最後我們主要的著眼點是什麼工作掙錢多,什麼工作能夠生活得更富足,這個至少對年輕人來講,是太不可思議的狹窄了。這一點和高曉松批評奶茶妹妹前男友梁植的觀點倒是很一致。

在清華,施一公被封為“風一樣的男神”——說話快,走路快,總是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這不僅因為他是個急性子,更是為了省時間——他每年要給清華的本科生上滿100節課時,同時身兼數個行政職務。

1989年7月,施一公經歷多個職業選擇嘗試後,糾結了一晚上,最終決定考託福GRE出國,去美國讀生物學。在霍普金斯的5年讀博期間很辛苦,由於數理思維太嚴謹,施一公常常繞不過這個圈,總覺得學生物怎麼那麼難,但最後他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

從清華副校長到民辦大學創始人,科學家施一公的多面人生


30年後的2018年1月,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加入民辦大學西湖大學的創始團隊。他希望西湖大學能夠在十年內做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樣“小而精”。施一公是否能讓世人再次矚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