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擴張前景堪憂!京東便利店竟成「爛尾工程」?

要說今年電商圈最“紅”的大佬,如果劉強東自稱第二,怕是沒人敢稱第一!目前,深陷“性侵醜聞”的劉強東似乎自身難保,沒有“二號人物”的京東也是麻煩不斷。


去年4月,劉強東放言,未來五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然而,北京商報昨天刊發的長篇報道稱,京東的這一“宏圖偉業”,似乎正在變成一個“爛尾工程”。

盲目擴張前景堪憂!京東便利店竟成“爛尾工程”?

據報道,此前京東便利店為了達到迅速擴張的目的,主要採用收編傳統夫妻店即“翻牌加盟”的模式拓展。這樣的加盟模式雖然有利於京東便利店的快速擴張,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劉強東定下的開100萬家店的“小目標”。但是“求量不求質”的手段也直接導致了大部分京東便利店出現了店面陳列欠佳、經營手段傳統、盈利水平不一等問題。不少普通顧客表示,無論從門店裝修、購物到付款,京東便利店和傳統的小賣店並無什麼差別。

盲目擴張前景堪憂!京東便利店竟成“爛尾工程”?

(夫妻店風格“濃厚”的京東便利店)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北五環外的回龍觀社區周邊約有兩家京東便利店,而作為競爭對手的蘇寧小店已經開至8家,對京東便利店幾乎形成“圍剿”之勢。同屬於電商巨頭所開設的實體小店,二者分別採取了直營和鬆散加盟模式,商品、服務等方面呈現的效果也存在鮮明對比。

儘管開業已一年多,但記者發現,京東便利店在整體形象上依然沒有較大升級,“雜亂”、“小賣鋪”、“貨不全”等字眼在點評網站上也隨處可見。一位京東便利店店主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加盟京東便利店後主要就是從京東進貨,可以保證商品的正品品質,但是在商品陳列、店鋪管理等方面的體系標準基本還是靠自己摸索。

京東便利店目前採取的加盟模式雖然有助於加速擴張,但是也帶來了管理上的“混亂”。由於訂貨、管理等基本上憑店主個人感覺和經驗,直接導致了店面形象欠佳、營銷手段傳統、經營方式落後等弊病,顧客推開的雖然是“京東便利店”的門,但撲面而來的還是傳統夫妻小賣鋪的氣息。


京東便利店墨天店和蘇寧小店回龍觀七店僅相隔500米,蘇寧小店門店內裝修、貨架標識等都是統一的蘇寧風格,員工為蘇寧聘請並穿著蘇寧工服,京東便利店則由個人管理運營,僅牆壁上能看到帶有京東字樣的海報。商品方面,兩者都以銷售食品日雜為主。

為了吸引社區消費者,兩家店都上線了生鮮商品,不同的是,蘇寧小店的生鮮商品與快消品都來自蘇寧供應鏈,每天根據店鋪銷售情況由蘇寧物流配送到店,統一定價。

而京東便利店墨天店的生鮮銷售區則由一個名為“57優鮮”的供應商供貨,銷售價格由店家自己決定。記者走訪時還發現生鮮貨架有較多空置,僅有少量蔬菜水果,店家表示是與供應商在配送頻次、價格等方面尚未談攏。

對此,京東似乎也在積極想辦法想要扭轉現狀。據北京商報報道,京東正籌劃開設京東便利店以外的直營店鋪,部分團隊人員來自北京其他傳統便利店品牌。近日,京東也確實從北京711挖走了5位管理層人士。

空降管理人才和轉型直營,是否能成為“醫治”京東便利店“頑疾”的良方?對此,業內專業人士表示恐怕難!對於京東便利店的快速擴張,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曾表示,儘管京東便利店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京東對門店的控制十分有限,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很侷促,因此還是要走自營路線。雖然京東在供應鏈上的積累優勢明顯,尤其是對商品數據的掌握很深入,但是開直營便利店的話,則要直面實體便利店經營所要面臨的來自租金、人工和商品開發三個方面的難題,仍要經歷不小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