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前几日,美国副总统发表了关于对华外交的演讲,演讲中洋洋洒洒,指出了中国的种种不是,颇有兴师问罪之意。昨天,美国国务卿访问中国并表示,“中美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分歧”。尽管我方多次表示,愿意与美国管控分歧,以稳定双边关系,但中美关系的关键点在哪里?到底哪些问题才是最具决定性的话题?

打开美国副总统的演讲,你会发现,尽管他的演讲涵盖了方方面面,但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实际上只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人眼里的南海军事化问题,这决定了中美之间在核心利益上的对撞和冲突到底能有多大;

另一个中美贸易问题,这决定了中美之间在共同的利益上的捆绑能有多坚固。

南海军事化问题

贸易问题谈论已经足够多,我们主要谈一下南海问题。

回溯美国外交政策史,就会发现,世界各个关键航道是否处于其他非盟友大国军事力量的威胁之下,向来是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1941年7月,当日本空军进驻越南西贡机场威胁新加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日美关系的破裂。

今天,中国在南海筑岛并部署强大军事力量的行为,实际上很容易被美国视为对其国家核心利益的正面挑战。即从2015年开始,南海争端从过去中越、中菲之间的冲突为主,逐渐演变成中美之间的对抗。中美国家核心利益出现了正面碰撞。

在美国人眼里的南海军事化问题上,美方几乎是不可能妥协的。这决定了美国将不断动用层层升级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来施压于中国。伴随着这种升级,双方的战略对抗和军备竞赛也将顺理成章的出现。

不久前,在中国毫不动摇的态度之下,美军高层认为,“除了战争手段,美方可能无力改变南海现状”。


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什么?


南海竞争的后果

南海对抗的后果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体现在外交上,当美方本身无力迫使中国让步之后,其将在外交上迫使或诱使其他国家与之联合对华施压。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随着南海对抗的加深,域外国家的不断介入,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2017年10月20日,法军最新装备的“奥弗涅”号多用途护卫舰驶入南中国海海域;

8月31日,英国“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

9月17日发布消息称,日本“黑潮”号潜艇和“加贺”号直升机护卫舰等3艘舰船13日在南海实施了训练;

10月2日,澳大利亚联合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及英国军方,在南海海域进行为期三周所谓的“国际安全演习”;

10月8日,日本防卫大臣表示,将“抵制中国在南海东海改变现状的行为”,越南政府对这一表态公开欢迎。

考虑到美国无可匹敌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与周边各国复杂纠葛的矛盾,南海的对抗必然会加剧中国与西方军事集团的矛盾,以及日美印澳等国的联合。只要南海的对抗继续下去,这就是一种趋势。

其次,南海对抗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提升中国和美日甚至印度的军备竞赛。

由于海上军事力量是一种长周期生产的兵器,为了增强自己在南海博弈中的优势,中美双方必然会扩张自己的海上军事力量。这反过来将坐实强化彼此带给对方的恐惧,从而使得战略对抗不断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限制中国取得威胁自己军事优势的能力,美方必然会不断强化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和技术交流。就像《克劳备忘录》发表之后的英德关系和《凯南长文》出现后的美苏关系一样,当对抗升级为实质时,令人窒息的技术限制必然降临,这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前景。

《克劳备忘录》中,英国对德国的恐惧在于两点:

德国海军无限扩张对英国海权的威胁;

德国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扩张对苏伊士和黑海航道的威胁;

中美解决南海军事化问题的出路

要想解决中美南海军事化问题,就是要找到中美之间在南海利益上的妥协空间。中国在南海,看重的是岛屿的所有权,以及保卫领土主权的能力;美国则看重航道的“非(中国)军事化”,而非领土归属。

这其中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妥协空间。

因为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对手,只有越南菲律宾等国,中国只需要通过海警船等低杀伤力量就可以限制其对中国领土的侵犯;与之相应的是,美国所谓的航道安全,实际上并不可能被中国的海警力量所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假若中国以海警级别的存在来维持南海主权,以此与美国进行谈判,或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总之,“南海军事化问题”就是中美问题最关键的着眼点,“南海军事化问题”不解决,中美关系的未来很难令人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