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延安”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延安各个区县,了解延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激情跑操现场(供图 宜川中学)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佳 刘君慧):濒临壶口瀑布的延安市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其前身为明末成立的“丹山书院”,1978年3月,当时的宜川中学被确定为延安地区五所重点中学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宜川中学从几间瓦房出发,不断蜕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所拥有教学楼、学生公寓、运动场、实验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分区的标准化高中。然而,宜川中学的教育改革成就不仅体现在出色的硬件设施上,更重要的是自主教学理念的确认和实施。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进宜川中学,看这座拥有70年历史的中学经过岁月洗礼,如何在新时代探索出一条“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办学道路。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校园记者团(供图 宜川中学)

 自主教育

铸就优质生源地

2004年秋,以孙明贤同志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担负起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宜川中学副校长强新霞回忆道:“当时,新一届的学校领导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宜川县的孩子更多的送进大城市,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有生存之本。”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副校长强新霞接受采访(摄影 刘君慧)

本着这样的初心,宜川中学开始走向全国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然后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确定了一条“自主课堂”“自主管理”的发展道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当堂检测”的三环节,使学生借助老师精心编排的学习方案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高二学生胡小伟接受采访(摄影 刘君慧)

高二学生胡小伟向国际在线谈起自己对于“自主课堂”的感受:“我们以6个人为小组,每天一起讨论学习,当自己学会后再教给其他同学,这样学到的知识更牢固,也对自身有了全面提升。”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于2013年3月被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评为“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教学范式”,2013年12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自主管理”德育模式于2014年1月被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评为“生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自主课堂’让学校的升学率大大提升,但这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继续探索,在发动起学生自主能力的基础上,把老师的引导作用也凸显出来。”强新霞继续说道。本着这一原则,2012年,宜川中学的教学改革进入到第二个阶段。通过老师对核心知识的引领,使学生更快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拓展思维。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红色研学现场(供图 宜川中学)

为了训练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宜川中学还大力发展学科延伸性社团。强新霞说:“学生们可以针对课堂中感兴趣的部分在社团中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来扩展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从宜川中学走出去的学生,不仅仅是高考成绩优秀,而且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

宜川中学不断完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在绿色和谐的教育生态下,教育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05年以来,在学生规模基本稳定情况下,宜川中学高考二本上线人数逐年持续大幅攀升,从2004年的187人增长到2016年1570人。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十年稳居延安市各县区第一,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多年来始终保持在千人以上,名校录取和自主招生都在不断突破。学校本科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从2004年的52人增加到2016年的750人,增长十四倍。近几年,宜川中学有300余人考入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全国名校,50余名学生通过全国自主招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学校成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高瞻远瞩

倾力实现教育特色发展


延安宜川:走特色改革之路 小县城办出大教育


宜川中学地理探究课堂(供图 宜川中学)

宜川中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宜川县这片教育热土的深厚基础和宜川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延安市宜川县是国家贫困县,但是宜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举全县之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据介绍,2017年,宜川县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但教育支出2.72亿元,教育投入超出了财政收入,县财政支出21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占比10%以上。通过努力,目前宜川县高中教育领跑延安市,学前、义务教育稳步提升,贫困县办出了大教育。

宜川县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始终把“三个紧盯”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在常规中寻求改革,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寻求发展。

在宜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之下,宜川中学的“自主教育”名牌愈加响亮,初级中学的“黄河文化”、城关小学的“精彩德育文化”、第一小学的“禾·河”文化等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德育模式不断厚实着宜川教育的基础和氛围。

未来,宜川县将继续以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优化均衡城区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一条宜川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