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藝術家單田芳逝世:他曾說評書「籠不住人,等於白干」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逝世:他曾說評書“籠不住人,等於白乾”

單田芳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單田芳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單田芳的人生經歷充滿坎坷。1934年,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但單田芳年輕時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雖然我出生於曲藝世家,親戚都做這個,但我卻喜歡學工科和醫學。”說評書的人在那個時代是闖蕩江湖,走到哪兒說到哪兒,登不得大雅之堂。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考上了東北工學院。開學剛一個星期,卻生了場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變故,他不得不退學,1955年進鞍山曲藝團,開始說起了評書。

那時已是解放後,說書人的地位提高了。“領導講話說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能起到教化人類靈魂的作用,提的位置非常高。”新中國成立之初,是評書的一個繁榮時期。“等到‘文革’前,一個運動挨著一個運動,文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限制非常多。”從1964年開始,傳統評書一律不許說了,這也砸了一批老說書藝人的飯碗。“他們說的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是老東西,不讓說了怎麼辦?”只有很少一部分,像單田芳這樣有文化的藝人能夠說新書。《地道戰》、《地雷戰》、《野火春風斗古城》,當時流行的小說單田芳都跑到書店買來,看完背會就開始說,那段時間他說了33部新書。到“文革”期間,評書徹底取消了。

改革開放後,是評書的第二個復興期。1978年,單田芳錄製了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長篇評書《隋唐演義》。“國家、國家,國在前,家在後,國家的政策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死存亡,這是一點兒都不假的。”單田芳說。

退休以後,他從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我想我要是能在北京得到認可,那是非常光榮的事情。”1993年,單田芳應北京電視臺之邀錄了80回《七傑小五義》,播出以後反響很好。1994年,他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400集《薛家將》,在全國播出後產生很大影響。

單田芳家裡經常賓客盈門,其中不少是來拜師學藝的。2009年,單田芳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2010年,他舉行了兩次拜師會,一共收了27個弟子。“既然我是這個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那我就得責無旁貸地把這門藝術傳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幾個弟子,傳承下去,就沒有時間了。”單田芳說。

然而,這麼多徒弟,教授的方式不可能再是傳統的口傳心授了。“這門藝術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必須根據親身體會一點點傳授,學生再去實踐、摸索,很複雜的一個過程。從表演形式上來看,評書就是一個人,沒有燈光、佈景、道具,只靠一張嘴去說,很難把千千萬萬人給說住。說不出兩下子,籠不住人,等於白乾。”

單田芳的子女都沒有繼承他的評書事業。“我的孩子們雖然喜歡這個,但是‘文革’時都耽誤了,想要學的時候都20多歲了,有點晚。而且,你說了評書也未必能成名,保證不了生活。”

單田芳曾說“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鹹,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閒。

”(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