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越推越凉,四年中参保者仅百人,是好事还是骗局?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将"以房养老"保险由原来的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开展,"以房养老"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有数据显示,自从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开设"以房养老"试点以来,参保者仅有寥寥98户家庭、139位老人。

以房养老越推越凉,四年中参保者仅百人,是好事还是骗局?

四年来,"以房养老"在推广过程中引发了不少争议,而这也导致其很难得到市场认可。究其原因,首要还是国人"养儿防老"和"将房产留给后辈"的观念根深蒂固,而这也注定了它在我国只能是一个"小众产品"。

另外,现有的"以房养老"产品从设计上也对老人有着浓浓的恶意。假设一个老人持有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然后把价值100万元的房子抵押购买"以房养老"保险,这样一来每个月可领取2514元。假设老人今年60岁,预期寿命86岁,等老人去世的时候,才不过领取78万元。再加上现在的房价整体呈上涨趋势,眼见着送出去的房子越来越升值却没自己的份儿,曾经成都的"以房养老第一人"钟大爷在签约协议后就后悔了。

以房养老越推越凉,四年中参保者仅百人,是好事还是骗局?

而如果把100万的房子卖出去,去购买货币基金和国债产品,或者做长期定期储蓄,至少拿到3%~4%的收益是很轻松的。即使老人舍不得放弃房子,仅仅依靠它收租金,按照全国上下不到2%的租金回报率,一年也有近2万元的租金,搭配我们平时的社保、退休金等,足够一个老人的吃穿用度,还不用缴纳延期年金等费用,这也就难怪人们不考虑"以房养老"了。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推出"以房养老"业务其实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由于想要在房子抵押钱,保险公司必须对其进行估值。以现在的房价来看,虽然一路看涨,但其中也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估值低了产权所有人肯定不愿意,而估值高了,谁能肯定几十年后的房价不会跌呢。

以房养老越推越凉,四年中参保者仅百人,是好事还是骗局?

除了房价的因素,老人的预期寿命也同样充满了变数。假如现在保险公司预期老人寿命会到86岁,但老人却活到了96岁,多出来的10年保险公司也要乖乖按月付给老人钱的。这种反向抵押产品不仅没有现时保费流入,而且还有着持续的、甚至会超出预期的现金支出,无疑对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得保险公司扛,收益又很难有保障,本来就不缺"以房养老"这点小钱的保险公司自然同样兴趣缺缺。

以房养老越推越凉,四年中参保者仅百人,是好事还是骗局?

在这种"以房养老"全面遇冷的情况下,国家想要打破僵局继续推进,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比如搭建好房产评估、纠纷仲裁的机制,并给予一定的房产税税收优惠,从而帮助双方找到利益的契合点。不过,至少就目前来看,"以房养老"在我国并没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其涉及社保、房产多个领域,业务本身就极为复杂,即使是国家发力推进,恐怕也有着很大的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