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寸片死」致死率高達90%!看看這篇好文帶來的啓示

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看到了一期《蟲子改變的泥鰍財富》電視節目,講的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一個小山村泥鰍養殖的故事,內容很有代表性,結合本人泥鰍育苗的經驗教訓,作為一個事例來說明。

節目中一個農村青年,在外做了多年的路橋工程,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回鄉搞起來水產養殖。在村頭,他利用兩個自然坑塘,投資改建了200多畝池塘用來養泥鰍。第一年泥鰍成活率很低,失敗了。想著是不是泥鰍苗質量問題,第二年他又更換了一家苗種場進的泥鰍苗,結果還是死苗不斷,鏡檢,發現大量的車輪蟲。由於受到車輪蟲病困擾,泥鰍養殖同樣失敗了,連續兩年養殖失敗,虧損了一百多萬元,使他陷入了困境(實際生產中,泥鰍育苗由於過度依賴藥物進行車輪蟲等病害防治上,導致魚苗失敗、全軍覆沒的事例屢見不鮮)。

第三年,他從湖北請到了一位技術員,這位技術員實施的技術措施,使他徹底大翻身。泥鰍苗種階段,不喂人工飼料,而是夜晚採取燈光誘蟲撈蟲,拿這些撈來的蟲子潑灑到泥鰍苗池,節目中說明撈來的蟲子用來吃掉寄生在泥鰍身上的車輪蟲。僅這一項技術措施,泥鰍養殖大獲成功,當年泥鰍銷售額達390萬元。

從該電視節目看出,生物控制、以蟲治蟲的寄生蟲病生態防控技術不僅可行有效,而且已經用於養殖實踐。可惜,大多數業內人士都沒有意識到這些,或根本不朝這個角度來考慮。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它的側重點在於宣傳農村創業青年的創業心得,養殖技術環節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講的有點粗燥和欠缺。泥鰍繁育或育苗過程難逃“寸片死”的現象,“寸片死”指的是泥鰍水花培育至3~4cm寸片規格,成活率非常低,據有關專家估算目前只有5%~10%(2015年)。只有認識到鮮活餌料生物作為泥鰍苗開口餌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運用於育苗過程,成活率才能大幅度提高。

泥鰍苗最好的開口餌料就是輪蟲(片中講的小一點的白蟲),隨之接著就是枝角類(片中講的大一點的紅蟲)。這些浮游動物,是任何質量再高的人工飼料無法替代的,如果缺少了這些鮮活浮游動物餌料,泥鰍苗就會自相殘殺,成活率很低,而且培育的泥鰍苗免疫力很低,非常容易受到車輪蟲等寄生蟲的侵擾。

一旦遇到車輪蟲寄生,數量少時,只要水體環境良好以及苗種體質健康,不足為慮,完全相信、依賴魚苗自身的免疫力就行,魚苗免疫系統可以實時工作,限制和控制車輪蟲等寄生蟲的數量增加。如果此時施用殺蟲劑,情況將變得糟糕,更有甚者,由於“以防為主”理念的根深蒂固,不管有沒有車輪蟲寄生,接二連三施用殺蟲劑,那更是大錯特錯了。施用殺蟲劑,傷損魚苗自身,降低其免疫力和抗病力;施用殺蟲劑,殺滅車輪蟲等原生動物類寄生蟲的“天敵”——浮游動物,致使寄生蟲氾濫;施用殺蟲劑,殺滅浮游動物,導致苗種優良天然的鮮活餌料更加缺乏,降低苗種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