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1800多年前,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溼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

(可是,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溼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溼邪為主。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溼氣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溼邪,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溼邪潛伏。

溼氣不是水或者水汽一樣的物質而是像鼻涕一樣,黏黏的東西特別存在骨縫關節處!而本來體內正常的水分受涼之後變成溼氣寒氣,所謂溼氣重濁,寒性凝聚,導致氣滯血瘀,人體就不舒服,是身體各種毛病的病症源頭,中醫就有“萬惡源於溼”的說法!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外溼致病,多因患者傷於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於潮溼之處而得,夏季空調房,春季多雨季節等都是外在溼氣形成的原因。

內溼這是因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溼邪內鬱。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溼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上油以及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有關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溼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去溼氣邪毒,刻不容緩!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

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溼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溼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溼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溼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溼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

正因為溼氣的病變起病和擴散過程都比較緩慢,所以在沒有引發任何部位疼痛和發生器質性的病變之時,都難以被人們發現和重視。

其實,溼氣早在發生或入侵之時,就開始在我們的身體裡作亂,危害健康,使所有臟腑組織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如何得知自己是不是正在遭受溼氣的困擾,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這個小測試,如果你在一年之中,以下15種感覺或症狀有8~9種符合的話,那就說明你正處於溼氣帶來的“水深火熱”之中。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1.頭髮才1~2天沒洗,就油膩膩的,有頭屑,或者身邊的人就開始提醒你該洗頭了。

2、面色發黃、發暗,總像蒙著一層灰,像洗不乾淨一樣。而且很油膩,整張臉會泛油光。尤其臉的“T”字部分容易出油,洗臉不到1小時,用面巾紙貼一下,面巾紙會被浸透。

3、皮膚愛生痤瘡,以化膿性的皮膚炎症為主,紅腫疼痛明顯。過了青春期仍愛長痘痘,尤其是在熬夜或吃了辛辣刺激食物之後。

4、眼睛常常出現血絲,眼瞼容易疲勞、痠痛,或視力減退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5.常常感到口乾、口苦,但不愛喝水,一喝下去就覺得肚子發脹。

口臭,有異味,泛酸,痛經。

6、即使不抽菸,不喝咖啡,天天刷牙,但牙齒仍不白,比較黃,沒有光澤。而且牙齦色紅,口唇也偏紅。

7.愛出汗,而且汗味重、體味大。

8.會時常覺得身體發熱,皮膚髮燙,尤其是手腳心愛發熱出汗。但是用體溫計測量時,體溫卻正常。

9.對於溼重、高溼或溼氣環境十分敏感,甚至難以適應。尤其像夏末秋初這樣的溼氣季節。

10.大便燥結或是黏滯不爽,有便不乾淨的感覺,大便粘馬桶,不易沖走。小便很短,顏色深黃,異味大。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11.經常感到身體發沉,四肢無力,明明睡眠很充足,但還是感到昏昏欲睡、沒有精神,甚至是頭暈等。

12.常常覺得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或有種缺氧、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就像胸口壓了一塊石頭一樣,非常難受!

13.常常感到心煩意亂。一到睡覺的時候就愛胡思亂想,常常為一些小事而失眠,或睡眠質量不好,稍有動靜就會醒過來,或突然莫名地醒過來。

14.食慾不好,就算是在很餓的情況下,也是稍食即飽,提不起胃口。容易反胃、噁心。

15.性格比較急躁,很容易緊張、壓抑、焦慮或動怒,甚至是出言不遜,等等。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溼度”自測

一級寒溼:在表皮

症狀:皮膚騷癢,長溼疹

艾灸取穴:風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級寒溼: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關節酸困

艾灸取穴:脾俞、中脘、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

三級寒溼:在骨骼,即是骨寒溼

症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壓痛點、天宗穴;頸椎病:頸四椎旁、大椎、肩中俞、中渚;老寒腿:血海、陽陵泉、懸鐘、壓痛點。

四級寒溼:在臟腑(子宮、卵巢、睥胃、肺)

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用了1800年,活到天年養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