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抓老賴」是一場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媒體聯合舉辦“決戰執行難”全媒體直播活動,對北京市豐臺、大興、朝陽等區法院一批執行案件、部分實施拘留案件和有關執行活動現場實行全媒體直播,引發社會關注。

執行這一環節,關係到生效法律文書的實現以及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兌現,對樹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老賴”成風、“執行難”成為一個普遍性問題並長期難以解決。許多“老賴”不僅不主動履行還債的法律責任,有些還惡意逃避執行,甚至暴力對抗執法。因此,必須重拳出擊,形成全方位、多舉措限制“老賴”的態勢。近期引發關注的多場全媒體直播“抓老賴”活動發揮了兩大重要作用:

首先,通過曝光使“老賴”顏面掃地,迫於社會壓力,趁早選擇還錢;同時對沒有被直播的“老賴”造成威懾力。電視、網絡同步直播,近千萬網友在線觀看直播,網上網下共同發力的道德評判和輿論力量,對廣大“老賴”也是一種督促和震懾。

其次,全媒體直播“抓老賴”對執行隊伍是一次難得的考驗,有利於提升執法規範化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增強了公眾對司法機關工作的信任感。例如第六期“破解執行難”活動,藉助北京法院移動辦案系統和朝陽區法院自主研發的“智行協同調度平臺”,實現了多現場音視頻的實時互通、場景共享,多地點智能規劃、指揮調度,談話筆錄遠程製作電子籤閱,執行文書在線製作現場打印,信息化工作成果助推執行工作規範高效開展。此外,直播的開放性、即時性和互動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執法行為的公開透明度和社會能見度,證明了“看得見的公平正義”不是空喊口號,從而進一步形成了輿論與司法的良性互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讓人民群眾從內心認可並支持司法機關依法作出的裁判。

破解“執行難”需要創新手段,加大震懾力,讓“老賴”沒有生存的土壤。這種全媒體直播法院“抓老賴”的方式極具教育性,是一堂面向全社會的法治公開課,對“老賴”們更是有力震懾。既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法治認同感,也有利於營造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尚。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在社會主義法治背景下,要有效解決“老賴”現象,必須培養人們的法治思維,強化法治觀念,弘揚契約精神。法律的利劍越有力,“老賴”越無處可藏。司法出拳,人人誠信,讓法治精神得到有力捍衛,讓美好的誠信之花開遍社會的每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