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人選出川普一點不奇怪?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特朗普總統最近又上熱搜了,因為他打算不那麼喜歡一個流行歌手了(捂臉表情包)........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起因是泰勒·斯威夫特,美國最當紅的流行歌手,髮長文公開反對持有歧視LGBQT人群、反對女性同工同酬等觀點的美國參議院候選人Marsha,以呼籲支持女性平權。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泰勒稱,屆時她將在田納西州為民主黨投票。“以前我不願意公開發表我的政治觀點,但過去兩年間我的生活和世界發生很多事,讓我對政治有很大改觀。”

泰勒稱,她不能投票給一個不願意為所有美國人爭取尊嚴的人,不管膚色、性別或者他們愛誰。泰勒直指競選參議員的共和黨眾議員瑪莎。

瑪莎是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擁護者,將與前田納西州長、民主黨成員菲爾·佈雷德森(Phil Bredesen)爭奪參議院席位,但她有著濃厚的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觀念。

第二天,特朗普在白宮停機坪上對記者說,瑪莎是一名很棒的女性,泰勒根本就不瞭解她。他開玩笑道:“我對泰勒歌曲的喜歡程度要減少25%啦!(不知道此刻泰勒會不會心裡一驚,幸好還剩75%!)

總統愛發推特人盡皆知,他經常通過社交網絡公佈一些消息,國政民生應有盡有。特朗普諸多“出格”的習慣備受詬病,全球人民不禁想:美國人為啥選他啊?

美國人也在想:對啊,為啥選他啊?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有個歷史家寫過這麼一段話,“他的政治風格強調個人的領袖地位,在追隨者中極力塑造個人崇拜,要求極端的個人忠誠,並且對任何不贊成他的人都採取敵視的態度。”

是不是看起來很像我們的特朗普?

然而,並不是他。這段話說的是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歷史學家叫戴維 哈克特 費希爾,後來獲得了普利策獎,他上面寫的那段話,出自一本被稱為“美國人的精神地圖”的書——《阿爾比恩的種子:美國文化的源與流》。

羅輯思維曾經做了一期節目,用《阿爾比恩的種子》來解釋這種百年輪迴。以下是音頻文字部分。祝大家開卷有益。

300年的特朗普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他們不是個性相似那麼簡單,他們是一個共同的精神傳統在不同時代的表現。這個傳統,就是這本書中(即《阿爾比恩的種子》)寫到的第四種人:邊區人。

關於邊區人,昨天我們說過了。簡單理解,就是我們在西部片裡經常看到的那種牛仔。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說,兩個總統,相隔將近200年,僅憑他們性格類似,就說他們在同一個精神傳統中,這個歸類也太簡單粗暴了吧?

對,如果是兩個普通人,性格類似,我們還真不好說他們有什麼關聯。但是如果是兩個美國總統,那說明啥?說明他們在美國政治環境中,佔據了同一個生態位啊。他們的勝出,不是個人的勝出,而是一個傳統的勝出。所以,性格只是表象,背後是一整套類似的策略系統。

打個比方:一盆水,潑在地上,可以隨意流淌。但是如果是大江大河,它的走向、流速,都是嚴格受到地理結構的限制的。很長時間是穩定不變的,不管你是什麼水,你流到這,就一定會表現成這個樣子。性格只是表象,背後是一套類似的策略系統。

做個類比哈:每個演員的表演風格各有不同。但是,每個時代最紅的演員,那就是幾個非常有限的生態位了。當紅花旦,當紅小生,一個時代最紅的只有一個,你會發現,他們的戲路差不多。美國總統也一樣。該某種特質的總統出場了,這是劇本決定的,但是出場時候的表演方式,必須的類似的,他就得采取類似的一整套行動策略,否則那個傳統裡的選民就不會支持你。

你看,有了這個認知,我們再來看特朗普,從一些表象,就可以預測他的一整套行為。這就是讀書的好處,因為讀書在歷史上,給了我們一套看現象的模型。

特朗普當選後,《大西洋月刊》上有一篇文章,把特朗普的選民地帶,和《阿爾比恩的種子》裡的邊區人的生活地帶做了個對比,結果發現,那是驚人地重合。

邊區人是18世紀才移民美國的,民風比較好鬥,也融入不了美國社會,所以單獨居住在比較內陸的地方,後來就變成了牛仔。

他們好鬥到什麼程度呢?尋常的打架、決鬥就不用提了。

有人統計過19 世紀初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蒸汽船失事事件,發現絕大多數的沉船事件都發生在美國南方,就是邊區人生活的地帶。為啥呢?因為這幫邊區人的暴脾氣。他們坐船的時候只要看到旁邊有船,好像速度也不慢,會忍不住把刀架在船長脖子上逼他加速,直到蒸汽船的安全閥壞掉,鬧出事故來才罷休。有人說,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比穿越大西洋還要危險。

這種好鬥的風格,特朗普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今年不是有記者問特朗普嗎?“誰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敵人”?特朗普說,“我們有很多敵人”,歐盟也是,中國、俄羅斯也是。在美國國內,特朗普還說,媒體是“全國人民的敵人”。

重點不在於他說誰是敵人,重點在於就沒聽說他說誰是朋友。他是通過樹立敵人的方式來強化自己的領導力。這就是特朗普這種邊區人風格總統的領導方式了。

剛才我們說,這是一整套策略。對,不僅好鬥,而且排外。

邊區人,是美國精神傳統中最排外的一群人。再舉一個例子,在美國人口普查裡,有一個問題,你的祖先來自哪裡?美國除了印第安人,都是移民啊。要麼是英國人的後裔,要麼是德國人、墨西哥人、亞洲人的後裔,選項裡沒有“美國人”這個選項。但是,很多邊區人都會固執地填“美國”。那意思是,我是美國人我驕傲。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特朗普從競選開始的時候,就是這套排外的話語體系。請注意,他不是強調自己愛國,而是用排外的方式來強調自己愛國。比如他說墨西哥裔非法移民是強姦犯和殺人犯,這明顯政治不正確,他說出來就是為了迎合那個排外的傳統,所以要修一堵牆,還要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等等。甚至他在就職演說中就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將遵循兩條最簡單的原則——買美國的商品,僱美國的工人。”

這套話語體系,連很多美國人聽起來都很不順耳,但是對不起,他不是說給你聽的,他是說給自己的邊區人的支持者聽的。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是一個三百年的排外傳統。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這個傳統還有一個配套特徵,叫反精英文化。

美國主流社會非常重視精英教育,尤其是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們,就更是這樣。但是邊區人才不理那一套。他們的主流觀念是:我窮我光榮,我是大老粗我光榮。甚至發展出鄙視精英的文化。

特朗普就特別樂於表現自己大老粗的那一面。他甚至公開說“我熱愛教育程度低的人。”

這並不是說,特朗普就是邊區人。他才不是呢。他出生在紐約皇后區,他的口音是純正的紐約腔。明明十分有錢,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畢業的,名校啊,是再純正不過的美國典型精英。

但是戲路這個東西就是這樣。一旦定下來,他是要按照劇本走的。

即使在美國,也有很多人奇怪,怎麼會選出這麼一個看著不像總統的人當總統呢?沒什麼奇怪的。只要把上面說的這些配方變一下,比如,他還是好鬥,但是特別像精英;或者,他特別大老粗,但性格溫和,不是很排外;或者,非常排外,但是不是以好鬥的方式排外。好像這些組合都可以,但是他當不了總統,從那部分在傳統裡的選民看來,都是味道怪怪的,不是自己人,特朗普就當選不了總統。

競選不是逛超市,可以只拿自己想要的。競選是一場表演給特定人群的演出,有人覺得奇怪,那只是因為他不是表演給你看的。

從《阿爾比恩的種子》這本書給出的思路,我們初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特朗普以後的表現,會保持大體的軌跡。這個軌跡是由300年來“邊區人”的精神傳統決定的;

第二,特朗普既不是第一個這種類型的政治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第三,制約特朗普的,不是什麼外界因素,而是美國其他的精神傳統。歷史上發生過的,總是會再次發生。那句廣告詞說得好:“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讀懂美國文化的源與流

为什么美国人选出特朗普一点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