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賣傻被羣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演員這個職業,會給你帶來多大幸福,就會帶來與之成正比的折磨。”

前一陣孫儷發了條微博,“抱怨”鄧超脾氣見漲。

不是因為夫妻矛盾,或是孩子教育問題,只是因為鄧超減肥實在太拼了。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孫儷在微博中提到,鄧超為了角色瘋狂減重,已經對身體和心理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而讓鄧超如此玩兒命出演的,正是張藝謀歷時四年的作品《影》。

這部電影,也讓鄧超的演技重新得到了認可。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好評背後,是鄧超為了角色又是增重、又是減肥,幾次在拍戲時暈過去。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最近曬出的一組照片裡,鄧超滿臉鬍鬚,皮膚黝黑,肋骨突出。

瘦脫相的模樣讓一些網友不禁在評論裡問:你是誰?

顏值被徹底拋掉之外,在劇組的五個月,鄧超完全變成了一個身材隨意變化的“氣球人”。

從72公斤急速增重到83公斤,又暴瘦至60公斤。

增重階段,他一邊瘋狂進食,一邊為了增肌每天接受接近極限的健身訓練。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三個多月後,又因為角色需要,他得馬不停蹄地瘋狂減重。

每天嚴格遵從營養師搭配的食譜。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連續十五天,每天只攝入800卡,相當於兩包辣條的熱量。

最少的一天,就吃了兩個雞蛋。

導致身體免疫系統急劇下降,消化系統失調。

孫儷說:“那段時間,我就是他的柺杖,因為他需要扶著人走路。”

身體虛弱到三伏天也得穿秋衣秋褲和襪子睡覺,在片場因為低血糖眩暈了六次。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在片場因低血糖幾次支撐不住

究竟是什麼角色,能讓鄧超如此不要命?

1

增重、減肥

“不要命的戲瘋子”

鄧超在《影》中,挑戰的是一人分飾兩角。

故事發生的時代,權貴間盛行“影子”替身,他們從小被主人培養,為主人賣命。

“影子”替身們出生入死卻又籍籍無名,只能作為傀儡存活於世。

在電影中,鄧超飾演的正是這樣一對主僕:都督子虞和替身境州。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這兩個人性格極端迥異,子虞狠辣陰鷙,境州正直英勇;

身形也相差甚遠,一個骨瘦如柴,一個魁梧挺拔。

為了符合兩個角色形象,才有了鄧超被營養科醫生稱作“喪心病狂”式的減肥。

如果僅僅是模仿身形,恐怕能得到評價無外乎“努力、拼”。

而許多觀眾看完電影后,卻是被鄧超的演技驚豔了:

“鄧超作為正劇演員時,你很難看到他演技的上限在哪。他把身體和精神都交付給了角色。”

看似一人分飾兩角,實則要一人演活不止兩個身份:境州,子虞,偽裝成子虞的境州,迴歸自我的境州……

作為境州的他,面對子虞隱忍懦弱;朝堂之上霸氣自信;面對敵人又殺氣盡顯。

作為子虞的他,境州面前狠辣暴戾;手下面前陰險奸猾;妻子面前又猥瑣疑心。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幾個身份各自“心懷鬼胎”。尤其是境州的角色,難測多變。

從八歲起就作為別人的替身存活於世,人前是意氣風發的大都督,人後只是替人賣命的無名小卒,只能分裂般一遍遍地質問自己“我到底是誰”。

他是小人物,但也不甘心一生只“做別人手裡的刀”,於是漸漸萌生取代真身的想法。

歷經艱險完成任務後,境州以為自己終於重獲自由,卻發現依舊逃不過追殺。

一句“都督答應放我走的”,滿是夾縫中求生不能的心灰意冷。

這其中一步步的轉變,都非常考驗演員的能力。

更難的是,影片中有許多子虞和境州同框互動的戲份。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需要在減肥前先和其他演員對一遍境州的戲,再演一遍子虞的戲份。

中間間隔兩個多月,他必須牢記每個表演的節點、動作幅度,眼神交換,呼吸節奏,這樣才能達到兩個角色真實對話的狀態。

用張藝謀的話說就是,“差0.5秒都不行。”

最後的角色呈現,的確做到了以假亂真。

《影》在國外上映後,不少觀眾都沒有認出兩個角色是由同一位演員飾演的。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的表現,也遠遠超出了導演張藝謀的預期。

張藝謀在採訪中曾說,鄧超在接到劇本後,就主動提出不用任何電腦特效。

“你說'工匠精神',你不說'電腦精神'吧,拍出來跟做出來,真不一樣,演員就是要演出來。”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境州魁梧健壯;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子虞困於斗室多年,瘦骨嶙峋。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飾子虞 / 《影》劇照

豁出去的鄧超,又驚豔了觀眾一次。

2

被喜劇“耽誤”的

好演員

有人提起鄧超,說他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演員”。

你見過他在《烈日灼心》《甜蜜蜜》《李米的猜想》這些好評頗高的作品裡,讓人過目不忘的表演;

但你也忘不了他在《四大名捕》《惡棍天使》裡“裝瘋賣傻”、用力過度。

觀眾對他的評價,也極端分化。

鄧超主演的《四大名捕》系列,評分都在5分以下。

上映後有網友吐槽:“就這玩意兒還能拍第二部?”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在電影中飾演狂怒會變成狼人的主角“冷血”。

小說原著中,這個角色是一位外表冷漠孤僻,行動利落,內心熱血堅強的殺手。

鄧超扮演的“冷血”,卻有些過分用力,讓他不像冷血刺客,更像一個“可怕的二貨”。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四大名捕》鄧超變身狼人

《四大名捕》後,第三屆豆瓣電影鑫像獎提名鄧超為“豆渣單元”的“華語最渣男演員”。

但這個時候的他似乎還沒意識到“這種角色可能不適合自己”,相反,他特別喜歡展示自己的“幽默”。

2014年,鄧超推出了自導自演的喜劇《分手大師》。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這部片子最終收穫票房6.6億。票房大賣,卻口碑盡失。

誇張的表情和瘋瘋癲癲的肢體語言,湊起一個又一個尷尬的笑點。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試圖運用盡量多的方式逗樂觀眾,不少觀眾卻只感覺劇情支離破碎。

不光“一點兒都不好笑”,有些笑料還非常低俗。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分手大師》裡利用脫褲製造笑點,但效果一般

但對於觀眾失望的評價,鄧超堅信“作品只有不認同,沒有好與壞。”

聽起來很像嘴硬,但事實上他還真的這麼“堅持”了。

2015年,他搭檔妻子孫儷,再度推出了“超氏喜劇”《惡棍天使》。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這一次的評分直接降到了4.0,還拿下第7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

影評人夢裡詩書在評論裡毫不留情:鄧超是在演“瘋傻二人轉”。

這次鄧超的反應還是“特別自信”:

他在微博上轉發了幾十條“認為《惡棍天使》很好看”的微博。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轉發多條觀眾影評,並統一配有“碗得服”的文字 / 微博

一夜之間,微博掉粉十萬。

觀眾對鄧超“沒演技、狂妄”的批評,也幾乎達到了他進入演藝圈以來的頂峰。

他對喜劇有一種近乎執拗的偏愛。

早在大學時,彙報演出、交作業,他都愛選擇喜劇。

但常常臺下觀眾笑完之後評價“俗氣”,作業分數也不怎麼高。

鄧超不服:憑什麼讓人哭就比讓人笑高貴了?

實際上,鄧超並不是沒有喜劇天分。

早期的《東北一家人》裡,鄧超客串的“小夜壺”捏著一口港臺腔,讓人捧腹大笑。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後來的《翠花,上酸菜》中,他一人飾三角,反串女孩、穿漁網襪、跳鋼管舞,這段視頻多年後拿出來仍然能逗笑不少人。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他不是被喜劇“耽誤”了,而是沒遇上好的喜劇導演。

直到周星馳和他的《美人魚》找上鄧超。

同樣是搞笑,周星馳可以讓他“至少不那麼差”。

拍攝《美人魚》時,鄧超和周星馳每天打電話對劇本。

互通電話半個月,周星馳笑說:“鄧總,《美人魚2》我們都聊出來啦。”他也在電話裡學起周星馳的玩笑。

採訪中,鄧超說,那段時間他對喜劇,也有了不少學習和思考。

而這之後,鄧超再也沒有主演過搞笑喜劇作品。

3

“心中有火焰

那就讓他燃燒”

幾部喜劇幾乎敗光了鄧超的觀眾緣。

明明有演技,卻一直在各種爛片裡“自毀口碑”。

不少觀眾很好奇,鄧超挑選劇本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其實沒有多麼玄妙,對他來說,“不一樣”,就是唯一的標準。

“如果說標準的話,我的標準就是不一樣,我覺得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的本分和樂趣。”

這種對戲劇的獨特理解,是他這些年在影視圈摸爬滾打出的經驗。

鄧超的演藝起點實在不算低。

早年《少年天子》《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等熱劇,給了鄧超極高的國民度。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第一次參演電影,就是馮小剛掌鏡的《集結號》,並且拿下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當時跟他共同角逐此獎的有徐崢、秦漢、周杰倫等人,他想都沒敢想贏家會是自己。

之後的《天下第一》《少年康熙》讓他一度變成了“皇帝專業戶”。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但他不甘於此,開始主動嘗試轉型,去挑戰新的角色,尋求突破。

《相愛十年》中,他飾演一個白手起家的鳳凰男。

當時有人說,鄧超家境不錯,應該很難體會貧苦人那種孤傲和自卑。

但鄧超愣是下了苦功夫,把角色的微妙之處咬碎吃透,演活了這個人物。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電視劇《相愛十年》中鄧超飾演的肖然 / 視覺中國

鄧超自己說過“演員就是這樣,每個角色都有一個他的房間,到我老的時候,我會去他們的房間裡穿行。當然,鄧超的那個房間一定是最大的。”

京劇裡有句行話:“不瘋魔,不成活”,這話套在鄧超身上十分貼切。

早在中戲時,鄧超就被人稱作“戲瘋子”。

演戲靠的就是“笨方法”,演什麼就去體驗什麼,這條錦囊,一直被他用到現在。

2015年,鄧超拍攝《烈日灼心》,一次性挑戰了罪犯、贖罪者和父親的多重身份。

導演曹保平為了祛除身上的“明星感”,給他下了“完成到極限”的要求,並且“在儘量保住鄧超命的情況下拍戲”。

鄧超毫無怨言,為了演好辛小豐這個角色,他差點把自己逼成了“活死人”。

整天板著臉,不和任何人交流,晚上也不怎麼睡覺。

劇組人說:“超哥這次怎麼好像不開心,每天都不理我們。”

鄧超恐水,但一段水下戲裡他二話不說潛進臭水塘裡兩三米,結果拍完直接患上了輕微幽閉症。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烈日灼心》採訪

最後執行死刑的那場戲,鄧超直接要求用葡萄糖代替藥物,親身體驗注射死刑。

注射的時候找不到專業醫生,紮了幾次全都扎偏,鄧超還是硬扛著。

直到昏厥後再次醒過來,副導演大哭著喊:“超哥,我以為你死了”。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他說,當葡萄糖注入進靜脈中去後,自己真切感受到了那種麻木、眩暈甚至休克,在那種瀕死狀態中,他觸摸到小豐了。

進入角色的鄧超幾次在劇組崩潰大哭,覺得“小豐太可憐了,實在太可憐了……”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鄧超這種體驗派演戲法,精神要遭受痛苦,肉體也要承擔折磨。

但這種笨拙的真誠,在摳圖、替身成風的環境下,尤為可貴。

好在,命運給鄧超的回報也足夠豐厚——名利雙收。

《烈日灼心》拿下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並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

和周星馳合作主演的《美人魚》,以33.9億票房刷新了華語電影票房紀錄。

裝瘋賣傻被群嘲的鄧超,終於把自己虐回原形

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鄧超 / 視覺中國

娛樂圈的很多演員,觀眾可以輕易給他們的演技下個好壞的定論。

但遇到鄧超,觀眾卻很難開口。

有時候他的演技讓尷尬到“沒眼看”,可你剛想開口批評他,他可以馬上用影帝級的表現堵住觀眾的嘴。

《分手大師》的拍攝是在《烈日灼心》之後,鄧超說:“好像和辛小豐的世界再見了。”

他是否在藉著喜劇忘記悲劇裡的痛苦,觀眾不得而知。

《分手大師》裡鄧超有句臺詞:“如果你心中有火焰,就讓它燃燒;如果你心中有鮮花,那就讓它怒放。”

該搞笑的時候用盡全身力氣耍寶犯賤、嘻嘻哈哈;

該正經的時候也可以瞬間內斂深沉、嚴肅。

認識到自己喜劇方面的不足,就繼續學習思考。

這或許是另一種形式的“燃燒”和“怒放”——收放之間,全情投入角色,掌控他們、成為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